為自己買的墓地卻先住進了女兒
“今日碑前皆一面不遂心事和誰談”
“‘沉思相悲并重磐,回首兒離整十年。今日碑前皆一面,不遂心事和誰談。’”李老讀著為女兒寫的詩,感傷地回憶說,“每年最難過的就是三個日子,她的生日和她的祭日,還有清明節。每年清明節,我和老伴兒都會帶著女兒喜歡的吃食去墓地看望,以前有啥事我們能和她嘮嘮,她肯定會開導我們,給我們買好吃的,沒事兒過來跟我們嘮嗑解悶。但是現在,我們面對的卻是冰冷的墓碑和不會說話的照片。”
李老為女兒寫了碑文——“辛勤幾十年,瘁忿沉疴嚴,音容亦尤新,思兒淚潺潺”。他說,這塊墓地本是為自己和老伴買的,結果反而是女兒先住了進去。此時,李老的聲音已經哽咽了,手有點發抖,他緩了緩心情,然后告訴記者,老伴至今也不能接受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現實,家人在她面前從不敢多提女兒一句,但至今看到女兒的舊物,老伴依然會淚流滿面。“每逢佳節念故人,只能默思吊衷魂,我兒離去千秋淚,還記送物有舊痕”。李老說,家里好多物件都是女兒置辦的,一看到一想到,就免不了睹物思人。
“女兒叫李影,影像的影。”李老說,他心里一直有個疙瘩解不開,就是后悔自己當初為女兒起了這樣一個名字,“當初起個新穎的‘穎’不是也挺好的嗎,沒準就是因為起了這個‘影’才讓女兒這么早就變成了照片。”其實李老內心懂得,這根本不是名字的問題,只是哀慟內疚郁結于心,日日思想,難以自拔。臨近采訪結束,李老輕輕合上珍貴的記憶,長長地呼了一口氣說,“我會一直給女兒寫詩,這是一座一座無形的橋,讓女兒和我見面的橋,讓我一次次完成和女兒的最后告別。”(文/攝本報記者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