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學在河北唐山建立唐山研究院,目前已有交通運輸、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的多個實驗室正式運行;北京市第八十中學雄安容東分校每學期組織教師赴京跟崗學習,實現教師跟崗全覆蓋;河北省三河市趙河溝小學是一所農村學校,通過借助京津優質教育資源,學校辦學質量不斷提升……這是近年來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成果的縮影。
如何促進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邁上新臺階?10月8日,2023年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上,北京市教委、天津市教委、河北省教育廳共同簽署了《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23年—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一、積極支持雄安新區教育質量提升發展
記者獲悉,在推動重點區域取得重大突破方面,《行動計劃》提出,積極支持雄安新區教育質量提升發展。京津通過派駐優秀管理團隊、加強資源共享等,實現基礎教育領域各學段全覆蓋服務。其中,北京市繼續支持“建三”學校提升辦學水平,協同保障幼兒園、小學、中學辦學,并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啟動“援四”學校(幼兒園)新一輪援助計劃。《行動計劃》還提出,持續深化天津一中與雄縣第一高級中學合作辦學,統籌天津四中、實驗小學和天津市實驗幼兒園與雄安新區中小學、幼兒園合作辦學(園)。
同時,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北三縣教育優質發展。《行動計劃》提出,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教育協同發展,采取合作辦學、遠程教育、網絡資源共享等形式深化教育交流合作。高質量運營好北京學校、北京第一實驗學校等重點優質校,落實支持通州區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行動計劃,實施促進通州教師素質提升支持項目等。
在深化提升天津濱海新區教育品質方面,《行動計劃》提出,依托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共同體,共享北京名師、名課程等優質資源。
二、持續開展京津冀幼兒園及中小學教師掛職交流活動
《行動計劃》提出,提升各級各類教育發展水平。據悉,在促進基礎教育共建共享方面,《行動計劃》提出,持續開展京津冀幼兒園及中小學教師、校(園)長掛職交流、互訪互學等活動,共享優質數字教育、實踐基地等資源,依托北京教育學院、首都師范大學、天津師范大學開展基礎教育師資培訓,提升干部教師素養和能力。采取教育集團、學校聯盟、結對幫扶等方式開展跨區域合作辦學,推進張家口、承德等環京地區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協同提升區域教育水平。
在推動高等教育創新發展方面,要推進京津冀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促進高等教育資源集聚優化,實現教育資源與區域發展精準對接。《行動計劃》提出,組建京津冀高水平大學、應用(技術)型高校、師范院校等不同類型的高校聯盟,并實施京津冀高校干部、教師異地掛職交流計劃等。
在加快職業教育融合發展方面,《行動計劃》提出,深入開展京冀職業院校跨省“3+2”聯合培養,繼續舉辦京津冀職業院校邀請賽,促進師生交流互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