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當我們讀到杜牧這優美的詩句,自然就想起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動人傳說。說起牛郎織女的傳說,總是離不開七夕這個傳統節日,那么今年七夕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呢?

2022年七夕是幾月幾號星期幾?
2022年七夕日期:8月4日 星期四
關于七夕的簡介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女兒節,發源于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于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歷七月初七慶祝。
在古代女子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這也就是“乞巧”這名稱的來源。婦女亦會以五色細線對月迎風穿針,穿進了為之得久。久而久之,七夕也成為了“女兒節”。
七夕節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對愛的承諾。
關于七夕的習俗簡介
種生
種生是七夕節中舊時的習俗,婦女們在七夕前幾天在小木板上生出綠油油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
供奉“磨喝樂”
磨喝樂是舊時民間七夕節的兒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為傳荷葉半臂衣裙,手持荷葉。因此在七夕時,許多小孩子也都打扮得服飾鮮麗,手持荷葉,在大街小巷游行嬉戲。
喜蛛應巧
這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是夕,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于瓜上則以為符應。” · 穿針乞巧 七夕穿針習俗從南朝就開始盛行了。穿針分為兩種,一種是七夕晚上對著月光穿針,看誰先穿過就是“得 巧”。另一種是在七夕的中午將針投入水面,觀察針影的形狀。
吃巧果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拜織女·拜魁星
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玩到半夜始散。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
曬書·曬衣
漢代曬衣的風俗在魏晉時為豪門富室制造了夸耀財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