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四川規范動漫游戲游戲企業難“買賬”
日前,經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批準發布,《四川動漫游戲特效設計技術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已正式實施。《規范》由成都大學、成都高新游戲產業聯盟等單位歷經約兩年時間調研、起草而成,分別從原畫設計、模型設計、貼圖設計、動作設計和特效設計等5個方面,對術語與定義、技術要求、人員要求等內容進行了規定。
據省文化廳產業處副處長丁彥介紹,《規范》的制定主要是為了推進我省“互聯網+文化”的發展,有利于形成閉合、良性的動漫游戲產業鏈,有助于高校教育與企業用人的無縫連接。不過,記者在采訪中卻發現,《規范》的實施效果卻不甚理想。成都三疊紀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洪彬告訴記者:“現在的《規范》對于企業來說太空泛了,標準不夠細化。就拿游戲行業來說,游戲又分為手機游戲、網絡游戲、PC端游戲等種類,且每個種類還有不同的游戲類型,一個‘標準’并不適用所有的企業和從業人員。況且,游戲、動漫行業的技術更新很快,很難通過一個固定的標準來‘框住’從業者。”但同時,李洪彬也認為,隨著四川動漫游戲產業的從業者越來越多,企業在招聘、用人方面目前都是各自為政制定自己的標準,這就造成了一些應屆畢業生在技術實際操作、應用方面無法勝任的現象,企業只能對其進行二次培訓。
對于企業的困惑,參與制定《規范》的專家、成都大學教師鐘遠波認為,《規范》是我省第一次對動漫游戲行業制定技術標準,在全國也屬先例,但具體內容和細節仍有待完善。鐘遠波說,“動漫游戲行業在我國發展了20多年,僅成都一地的動漫游戲企業就有上千家,從業人員達到了10多萬,然而至今仍沒有成體系的管理標準,這個空缺非常值得關注和填補。”丁彥則表示,“《規范》是推薦性標準,企業在執行時并不作強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