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亚洲日韩熟女_亚洲国产老鸭窝一区二区三区,免费_久久亚洲国产精品_欧美特级淫片免费看

注冊
閩南網 > 旅游 > 民俗文化 > 正文

堅定文化自信 中華傳統戲曲煥發時代光輝

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9-08-22 16:03 http://www.xbkwei.com/

  2019年7月至8月,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2019年戲曲百戲(昆山)盛典(以下簡稱百戲盛典)在江蘇昆山舉辦。此項活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文藝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推動戲曲傳承發展的重要舉措,旨在利用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成果,展現全國戲曲劇種的獨特魅力,激發戲曲劇種活力和戲曲院團潛力。活動持續38天,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12個參演院團的35臺、118個優秀劇節目在昆山輪番上演,其中大戲14臺、小戲組臺21臺。本次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并引起強烈反響,截至8月21日,平均上座率92%,新浪微博話題閱讀量超3.1億次,網絡直播觀看量達3245萬人次,抖音播放量1.1億次。

  百戲盛典計劃于2018年至2020年在昆山連續舉辦3屆,集中展示全國現存的348個戲曲劇種的經典劇目(折子戲)。百戲盛典的舉辦,不僅讓廣大觀眾同享中華戲曲百花園的芬芳,也讓很多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劇種、只在某一地區流行的稀有劇種、只有民間劇團和班社維持的瀕危劇種,首次來到這一全國性的舞臺,與“大劇種”、大劇團共同亮相,呈現其獨特魅力。同時,傳統戲曲如何更好地傳承發展,也成為我們進一步思考的課題。

  展演期間,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邀請了多位戲曲界專家學者前往昆山觀摩,并召開專家研討會。本報刊登部分專家學者的評論與發言,以饗讀者。

  致敬盛典創造未來

  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戲曲現代戲研究會會長季國平

  百戲盛典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文化工程,是傳統戲曲在當代的一次集中亮相,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傳承發展的一次重要機遇。我們為百戲盛典叫好,為昆山的文化膽識和自覺擔當點贊!

  近年來,文化和旅游部開展了全國地方戲調研工作,百戲盛典正是這次地方戲普查和調研結果的一次大規模的“昆山雅集”。昆山是昆山腔的發源地,“昆山雅集”也是昆山歷史上曾盛行一時的文藝雅事。在古老的中華戲曲大家庭里,昆曲有著“百戲之祖”的美譽。新時代的昆山以長遠眼光和文化擔當,自覺肩負起百戲盛典的歷史重任,直接調動了全國戲曲工作者傳承和發展中華戲曲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當然,我們在致敬盛典之余,更要思考348個地方戲劇種在當下如何迎接時代挑戰,傳承發展,去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這是非常重大的理論和實踐課題,限于篇幅,這里簡要說兩點感想。

  一是重視傳承、敬畏傳統,充分認識戲曲是累積傳承性的舞臺藝術。

  這次展演的劇目大多是傳統戲,是各劇種的經典劇目,充分體現了中華戲曲的審美風范和藝術魅力。百戲展演中也有一些新編劇目,既有成就,也有不足,比起傳統經典劇目,新編劇目往往不如老戲好看。這其實并不奇怪。經典折子戲或大戲都是傳承有序、不斷累積而成的,是歷代戲曲藝術家千錘百煉、潛心創造的結果。然而,如今有許多新劇目違背規律,結果演不了幾場就偃旗息鼓,怎么會好看,更別想有新的流派和高峰出現了。

  百戲盛典深刻地啟示我們,累積傳承、守正創新,正是戲曲藝術最重要的基本規律。對于現存348個劇種,無論是保護傳承還是創新發展,誰違背了規律誰就會被觀眾和歷史所拋棄。當下的戲曲工作者必須充分認識戲曲藝術累積傳承的規律,放下身段,敬畏并學習傳統,老老實實傳承好前人的成就,在此基礎上的創新創造才會有美好的未來。

  二是既要保護,更需發展,地方戲的未來是觀眾、市場和時代選擇的結果。

  集中演出既相互學習,也相互競爭。毋庸諱言,無論大戲還是小戲,各省藝術水平不一,即使是同一省份的折子戲之間,也是水平不一。筆者總的感覺是大劇種強于小劇種、專業劇團強于業余劇團、經典強于新創、老戲比新戲好看。

  一般來說,大劇種流傳廣、表現力強、藝術積累深厚、與時俱進,有著很強的藝術生命力;小劇種或是瀕臨消失的劇種,危機感強、流傳面窄,有的甚至已經沒有專業戲班,只能在民間艱難存活。當代地方戲需要保存和搶救,更需要創新和發展以及藝術競爭和市場選擇。只靠政府和人為的保護,難以推動戲曲藝術在當代的健康發展,難以實現戲曲的振興和創新發展。

  各地需要積極探索地方劇種在當代有效傳承發展的路子,不同劇種傳承發展的路子也會有不同。大劇種有大劇種的路子,如河南豫劇,已經成為流行于中原和西北等多個省份、覆蓋面較廣,在新時代的傳承發展很具代表性,非常值得探討;小劇種也有自己獨特的路子,某些小劇種在當代的生存發展也很好,其成功經驗同樣值得總結。

  對于地方戲在當代的傳承發展,可以借鑒著名戲劇理論家劉厚生對灘簧戲的發展建議。劉厚生在晚年尤其倡導建立大劇種觀、走融合創新發展之路。他說,地方戲的最高理想應該是成為全國性劇種,也就是能在全國范圍內得到廣泛欣賞和認同。京劇、昆劇就是由地方戲發展而來的。他建議,中小地方戲應當既堅持自我,又善于吸收外來因素,走劇種合流的路子。有不少地方戲,語言基本一致,音樂同屬一種聲腔,基本劇目通用,表演樣式相近,流行地區相鄰,比如南方某些省份的采茶戲、花鼓戲、花燈戲、灘簧戲等,在條件成熟時可以合流。他多次以灘簧類劇種如滬劇、錫劇、蘇劇、甬劇等為例,不是各自為戰,而是融合發展、做大做強,形成更大的劇種,產生更大的影響力和覆蓋面。

  軟實力帶來的硬發展

  原山東省文化廳副廳長、山東省戲劇家協會主席陳鵬

  2019年7月21日,百戲盛典開幕的當天,昆山戲曲百戲博物館奠基,中國的戲曲文化版圖正在發生變化。

  2018年的百戲盛典之后,經常有人問我怎樣看百戲盛典。簡單概括一句話——盛世之舉、盛典之作、盛況空前。

  盛世之舉——改革開放40年、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時代,為百戲盛典的舉辦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顯示了文化盛世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我們在為活動成功舉辦而歡欣鼓舞的時候,更應該為我們所處的這個偉大時代而自豪,為我們正行進在譜寫歷史新篇章的特殊經歷中而慶幸。

  盛典之作——在這個體量巨大、程序復雜、時間漫長的過程中,我直觀震撼地感受了戲曲藝術的博大精深。精彩的演出百花齊放、姹紫嫣紅,顯示了優秀傳統文化的不朽魅力和持久生命力,為戲曲走向大眾、走向時代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形成前所未有的戲曲藝術的沖擊波。

  盛況空前——在文化盛世舉辦的百戲盛典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況,促進繁榮、傳承歷史、唱響當代、激蕩未來,可以說百戲盛典是百年盛典、百姓盛典。

  怎樣看昆山?對于昆山舉辦百戲盛典,也是一句話——有資格、有實力、有擔當、有熱情、有創造、有口碑、有未來。昆山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各級領導對弘揚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和擔當精神在全國有示范意義;服務于展演活動的整個工作團隊不辭辛勞的嚴謹態度和奉獻精神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全國各地的戲曲工作者來到這里,有了一種賓至如歸的溫暖和戲曲故鄉的親切。我們由衷地說:“昆山辛苦啦!戲曲人感謝你們,歷史會記住你們。”

  大家從不同方面談及百戲盛典對昆山的意義。我覺得其中最主要的意義在于把昆山歷史文化的昨天、今天與明天做了推進式的鏈接。當“昆曲劇種發源地”與“百戲盛典創辦地”這兩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概念歷史性地融合為一體時,已經不是兩個項目的簡單相加,而是有了共振的效果。其并駕齊驅的動力和相映生輝的光彩會為未來昆山的整體發展和城市文明帶來源源不斷的生機。昆山應該看到這個意義,抓住這個機遇,創造更加燦爛的明天。

  百戲盛典的盛況和中國戲曲藝術的魅力激發了昆山更大的責任擔當意識。為了把當代的文化成果和藝術的不可再生資源保護珍藏、惠及未來,去年盛典期間昆山就開始收集各劇種的實物、文字、圖片、影像等資料,積極籌建戲曲博物館。今年,占地12畝、建筑面積一萬多平方米的昆山戲曲百戲博物館奠基。

  昆山正致力于建設有影響力的戲曲文化重鎮,百戲盛典和戲曲百戲博物館是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百戲盛典是一個演繹精彩的過程,戲曲百戲博物館是凝聚精彩的殿堂。百戲盛典作為一個凝聚了智慧和汗水的著名文化品牌應該繼續做下去,可以把3年348個劇種的集中亮相作為精彩的開場戲,今后以不同劇種、不同劇目、不同藝術家的組合進行歷史性地延續,既服務百姓,也為博物館提供鮮活內容。戲曲百戲博物館則以348個劇種的立體資料作為種子,每個劇種都有自己豐厚獨特的歷史。348個劇種對應的是全國10278個劇團,以劇種為紐帶,進行充分的拓展與連接,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定會根深葉茂、源遠流長。我們對其未來的豐富性、立體性、獨特性、學術性充滿著期待。希望戲曲百戲博物館能成為戲曲藝術的博覽園、戲曲人的后花園、市民百姓的游藝園、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園。

  將來,與戲曲百戲博物館配套的還有昆山意欲打造的中國首個戲曲文化博覽園,博物館只是其主館。百戲盛典以其史無前例的盛況和巨大輻射力,帶動了昆山文化的硬發展。

  劇種意識再次覺醒

  中國戲曲學會常務副會長賡續華

  百戲盛典是關乎戲曲劇種建設的盛舉,是為戲曲這棵大樹培根的善行。《韓非子·解老》中說:“柢固則生長;根深則視久。”348個劇種3年內悉數亮相,其意義非常。翻翻箱底、數數家珍、曬曬寶貝,在回望傳統中知其美,發現不足,增強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敬畏傳統、善待傳統。

  看了幾個省參加百戲盛典的演出劇目,不少劇種特色鮮明,令人長見識、明方向,值得一看。全國的院團長、藝術家應該來開開眼。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們的戲曲創作步子太快了,都快忘記原來長什么樣了,有必要坐下來重溫經典,找回本色。瞧瞧人家新疆曲子是怎樣寫現代戲的,人性鮮活、人氣旺盛,滿場觀眾笑得合不攏嘴。河北省梆子劇院的優秀保留劇目《鐘馗》藝驚四座,思想性、藝術性、價值取向與傳統一脈相承,同時又接通了新時代。山西省代表團演出的孝義皮腔《狀元與乞丐》、曲沃碗碗腔《三忘賣布》、鑼鼓雜戲《銅雀臺》、河曲二人臺《壓糕面》等作品小中見大、妙趣橫生,主題意識深藏在故事情節中,讓觀眾在開懷大笑中受到良善的牽引,得到心靈的洗禮。浙江婺劇《白蛇傳》的戲票幾天前就被搶購一空,觀眾是奔著它優質的表演進劇場的,觀后無不大呼過癮。

  每個劇種都有自己擅長表達的劇目,如京劇之《四郎探母》《貴妃醉酒》《文昭關》《野豬林》,評劇之《秦香蓮》《花為媒》《楊三姐告狀》《趙錦棠》,越劇之《紅樓夢》《梁山伯與祝英臺》,豫劇之《朝陽溝》《倒霉大叔的婚事》《程嬰救孤》《焦裕祿》以及黃梅戲之《天仙配》《女駙馬》等,至于昆曲,則非“臨川四夢”莫屬。至今我還未看到哪個劇種演繹的《牡丹亭》能與昆曲平分秋色。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沒有一個通吃的劇種。我特別點贊評論家王評章的觀點:劇種的特點是劇種的生命、存在的理由。一個劇種的劇目建設唯有找到契合劇種氣質和演員個性的題材劇目,方可立世。這種劇種意識的覺醒是百戲盛典帶來的深刻感受與收獲。從業者尤其是主創人員必須強化劇種意識,知曉自家擅長什么。百戲盛典雖然不評獎,但同登一個平臺,演出效果的優良高下躍然臺上。劇種意識的再次覺醒対于戲曲藝術是培元固本,將產生深遠的藝術生產力。當然,劇種意識的增強決非故步自封、拒絕學習借鑒,關鍵是將所學化為自己的一部分。中國戲曲劇種的發展從來都是互相借鑒,你中有我、我中見你。京劇又稱“皮黃”,就是亂彈之中的翹楚,它的發展壯大就是吸收消化重生的范例,值得研究。

  從業者劇種意識的覺醒,還要擺正“過節”與“過日子”的關系。過好日子最打緊,日子過得豐腴,天天是節。莫要砸鍋賣鐵趕集過節,轉回家門面對清鍋冷灶,得不償失。一個院團要有看家戲,這是安身立命之本;每個劇團要有吃飯的戲,這是生存活命之道;一個挑班的角兒要有自己的代表劇目。這三方面做到位,所向無敵。

  參加了兩個年度的百戲盛典,一直在思考,什么樣的劇目配得上百戲盛典的演出,該以什么樣的作品展現本劇種特色?觀演中有時很激動,被藝術個性鮮明的演出所征服,為戲曲的豐富多彩而自豪。有時又為一些審美趣味寡淡的表演而心生憐憫。“不容易呀!”這一句意味深長、喜憂參半的評價決非贊美。倒是提示從業者“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劇種特色根系聲腔與表演,聲腔里蘊含著風土人情、歷史變遷,方言俗語里見人性、見審美、見文化。因此,走上百戲盛典舞臺的演出,應該是民族的、地域的、人文的、個性的作品,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美的劇目。匯中國百戲,展戲曲新顏,向經典致敬、向傳統借力,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

  劇種本體魅力的展示與對話

  福建省藝術研究院原院長、研究員王評章

  在今年的百戲盛典活動中,大劇種藝術精湛、實力雄厚,小劇種生動活潑、各具一格,古老劇種底蘊深厚,年輕劇種生機勃勃,就連那些瀕危劇種,也都有各自獨特的風格姿態。這個中國戲曲史上的空前盛會取得了巨大成就。

  百戲盛典的大劇種大戲如山西北路梆子《王寶釧》、婺劇《白蛇傳》、閩劇《紅裙記》都是本劇種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劇目,聲腔、表演與眾不同,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本土文化印記。揚劇《百歲掛帥》、河北梆子《鐘馗》是上世紀的新編劇目,但都是從劇種藝術深處生長出來的新經典、新傳統劇目,積淀著典型的劇種特點和力量,令人過目不忘。折子戲更是特色鮮明,讓人應接不暇。如上黨落子《靈堂計》、鑼鼓雜戲《銅雀臺》等,即使有的情節較為簡單,卻無不古樸厚重,隱隱顯現出傳統的法度、規矩。例如《白兔記》完全保留了弋陽腔、四平腔的古老特點,一唱眾和,由臺上樂師一齊接唱、和唱,樂隊與《銅雀臺》一樣,只有鑼鼓沒有絲弦,有一種粗樸滄桑的風采和韌性。

  另一類是鄉村生活氣息濃郁的折子戲,如曲沃碗碗腔《三忘賣布》、河曲二人臺《壓糕面》、淮北花鼓戲《王小趕腳》、南昌釆茶戲《秧麥》、民勤小曲戲《下四川》,都以日常生活入戲,狂歡火爆、詼諧幽默,引起觀眾的共鳴。

  百戲盛典的主要目的是呈現劇種本體質樸、本真的形態和生存狀況,是一次劇種的展示、交流與對話。年輕演員多也是此次百戲盛典的一大特點。年輕演員的數量是劇種當前生命力、生存狀態的重要指標。《百歲掛帥》是個武戲,滿臺演員都是剛畢業不久的學員,身上功夫過硬。男演員個個身手不凡,兩個武旦更是出色,一臺戲朝氣蓬勃、鏗鏘作響。婺劇《白蛇傳》的3個演員都潛力無限,演青蛇的演員天分極高,唱、做樣樣好。孝義皮腔的胡氏、宜黃戲的三娘、閩西漢劇的杜氏都年輕而老到,可以獨當一面。看到《鐘馗》《王寶釧》《紅裙記》,更讓人心生波瀾。演鐘馗的演員光彩四射,文戲武戲樣樣好,尤其是回家進門前后的戲,把判官的酷厲、兄長的溺寵表現得游刃有余,其唱腔似乎點燃了河北梆子的內在生命力,燕趙男兒的鐵血柔情驀然噴發。《王寶釧》中,飾演王寶釧的張彩萍一出場便奪盡全場顏色,大長段的唱腔讓人覺得是山西女性命運的集體歌唱,是多少代人集體情感的迸發。《紅裙記》的林夢萍唱得地道、有韻味、能夠直達劇種深處。她在唱腔上接續了上世紀30年代閩劇的輝煌巔峰,把福州市井女人的普遍命運、遭遇借著劇種聲腔和鄉音母語作了有韻味、直撲人心的淋漓表達。

  唱腔的劇種韻味很大程度在于潤腔上。潤腔不僅需要經驗、才情、靈性,還要有對劇種、地方文化的深切情感。地道的潤腔才能把地方劇種細膩地表達出來。很多年輕演員有極佳的聲音條件,但把戲唱成了歌,主要是因為缺乏潤腔的意識。各劇種劇團應該讓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或者最懂劇種的藝人來參加百戲盛典,以盡可能完整、準確的方式展示劇種的本體面貌,劇目、演員都應該在這個平臺上心甘情愿地成為劇種的載體、工具。

  保存“標本”傳承經典實現創新

  沈陽師范大學戲劇藝術學院院長張威

  今年的百戲盛典是在2018年演出120個戲曲劇種基礎上的續演,112個戲曲劇種的118個劇目,在昆山為戲迷觀眾奉獻了一場饕餮盛宴。該活動也成為專家學者和同行觀摩學習、互評互鑒、共謀發展的盛會。這種集中、全面展示現有存活戲曲劇種的壯舉開中國戲曲會演之先河,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做了一件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好事。

  幾天觀摩,我深深感受到百戲盛典是保存不可再生戲曲“標本”的有效措施,也是傳承戲曲經典、推動傳統藝術創新發展的有效途徑。

  戲曲研究特別是戲曲表演研究,因缺乏原始影像作為佐證資料,演員對前輩舞臺表演的認知大多通過研究者的主觀描述和推測想象。但在戲曲先賢的舞臺意向世界和精妙絕倫的舞臺表演面前,語言往往顯得蒼白無力。百戲盛典組委會對我國當下現存的348個戲曲劇種的演出劇目、現狀進行了真實、全面、系統的影像留存,保留了大量的實例數據,這將是未來中國戲曲研究最為珍貴的資料。

  戲曲經典劇目是歷代先賢經過長期的舞臺實踐留存下來的藝術精華。這些經典是前輩留給戲曲后輩的藝術范本,體現著老一輩藝術家的藝術智慧和藝術精神,也成為當下戲曲從業者的藝術標準、努力方向和必修內容。

  此次百戲盛典的演出過程中,劇場里喝彩聲最高、最能打動觀眾的就是那些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范本。會演中較為突出的演員也無一例外選擇的是經典傳統劇目,他們通過刻苦地臨范本、反復地研究范本、用心地消化范本,不斷打磨自己,用誠懇的態度和專業的水平向觀眾呈現經典的味道。時代需要經典,經典即是精神的傳承,我們可以借助有形的藝術形式和無形的文化內涵同戲曲前輩溝通,看到他們的身影、了解他們的思想、感受他們的情感和智慧,辨認中國戲曲一步步走來的腳印,通過演繹經典、傳播經典來推動戲曲的繁榮發展。

  戲曲是角兒的藝術,角兒是舞臺的靈魂和核心。戲曲藝術傳承和發展的核心是人才,人才隊伍的數量、質量和布局是決定戲曲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此次百戲盛典,各個劇種均選派出最具代表性的演員,展示了最具特色的劇目。演出現場明星云集、精彩紛呈,可謂對全國各劇種演員的職業技能、藝術素養、人才布局等方面進行的一次大檢閱。通過百戲盛典可以清晰、全面、系統地了解目前劇種的人才隊伍建設情況。

  目前,從劇種的人才隊伍現狀來看,還是喜憂參半。喜的是一批劇種的領軍人才憑借扎實的專業實力,扛起了劇種傳承和發展的大旗。例如,河北梆子劇團吳秀云發于內而形于外的表演、山西北路梆子演員張彩平酣暢淋漓的聲腔,她們的表演令觀眾為之震撼和陶醉。憂的是個別劇種面臨著人才短缺和人才斷層的困境。人才是事業發展最寶貴的財富,希望借百戲盛典東風,使社會各界關注戲曲人才隊伍建設,積極采取“樹名人”“推新人”“找傳人”的方式,擴大名角兒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強對領軍人才的宣傳和激勵;遴選有潛質的戲曲新人,加大培養力度,促進其快速成長;加快尋找瀕臨失傳的劇種傳承人,加大扶持力度、延續文化血脈,把古老的劇種傳承下去。

  令人動容的堅守

  河北省藝術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趙惠芬

  7月的昆山,因為百戲盛典的舉辦更顯火熱、蒸騰。作為“百戲之師”昆曲的發源地,昆山以文化擔當的大胸懷,承接全國戲曲劇種普查最新成果——348個劇種的展演展示。繼2018年120個劇種在43天內演出156個劇目(折子戲),獲得全社會廣泛關注和贊譽后,去年尚在規劃中的戲曲百戲博物館舉行了奠基儀式;今年,112個劇種的118臺劇目(折子戲)集聚昆山,亮相百戲盛典的舞臺,展示各具特色的戲曲劇種之美。

  我觀摩了參加展演的8場24個劇種的24臺劇目的演出,其中有大型經典劇目揚劇《百歲掛帥》、河北梆子《鐘馗》、北路梆子《王寶釧》、婺劇《白蛇傳》,均為各劇種久演不衰的代表性保留劇目,其深蘊的藝術魅力、精彩的舞臺演繹,無論知名藝術家領銜還是舞臺新秀擔綱,都令人如飲醇醪,回味無窮。其中由河北省和山西省各10個劇種分別組成的四臺折子戲演出則如夏花秋葉絢麗多姿、各美其美,充分展現出我國戲曲劇種多樣化的面貌,特別是一些小劇種從業者表現出的文化堅守令人十分動容,也引人思考。

  以河北省此次參加展演的折子戲為例,有哈哈腔、沙東落子、詩賦弦、唐劇、河北亂彈、定州秧歌等,之所以說它小,是指其流布區域相對較小,有的只在周圍村莊演出;演出團體相對較少,有的是天下第一團或唯一演出班社;有的劇種如詩賦弦、賢寓調的演職員都是農民。這些劇種,除唐劇為新中國成立后誕生的新劇種外,其他都有上百年歷史。哈哈腔、四股弦、河北亂彈、定州秧歌、西調、平調均為國家級非遺。這些帶著燕趙地域泥土芬芳的小戲質樸粗糙,甚至看上去有些簡陋,卻特色鮮明,音樂唱腔有很高的辨識度,戲曲界一直擔心的同質化在這些劇種中并不突出。

  作為常年走村串巷演出的劇團班社,能有機會走上百戲盛典這樣的全國性平臺演出,他們既興奮又緊張。像詩賦弦、賢寓調等農民班社,演員平均年齡近60歲,但他們對藝術的認真、對舞臺的虔誠贏得了觀眾的尊敬。大部分演員并不以此為職業,卻愿意以此為精神追求,整理劇本、排練演出,奔波上千公里只為那十幾分鐘的演出,盡管艱難,他們始終不曾放棄。參加演出的四股弦傳承人侯曉紅說,他們家傳到這一輩已是第六代,無論多艱難,也要盡力堅持,他們對戲曲藝術的熱愛及對傳承前途深深的憂慮令人動容。

  面對網絡文化、海量信息的沖擊,這些承擔著劇種傳承任務的劇團將何去何從?眼下最迫切的是趕緊行動起來,趁著火種還在,先搶救保護起來,特別是以音像數字化形式留存下來,或可成為今后發展的參照。要做到這點,需要相關部門的關注和投入。這方面,山西鑼鼓雜戲的做法值得肯定,同樣為全農民演出,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對其傳承進行規劃,組織劇目整理挖掘,對其演出形態進行符合當代審美需求的包裝,同時不斷進行演出傳播,展演中劇場的熱烈火爆便是規劃效果的明證。

  賞百戲盛典談山西小戲傳承

  山西省戲劇研究所研究員趙黛明

  美麗繁華的江南特色小城昆山是古老昆曲的源頭、中華戲曲圣地。7月下旬,昆山花香四溢,迎來八方看客,我滿懷朝圣之情前往觀摩。揚劇經典《百歲掛帥》、河北梆子力作《鐘馗》、北路梆子名劇《王寶釧》及婺劇奇葩《白蛇傳》等幾部大戲各具異彩、令人振奮;晉、冀兩省分別由10個地方小劇種獻演的一批鄉土小戲亦是姹紫嫣紅、美不勝收。

  中華戲曲博大精深,具有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眾基礎,是表現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就山西而言,這里文化藝術資源豐厚、戲曲品類繁多,被業界稱為戲曲大省。除蒲州梆子(蒲劇)、中路梆子(晉劇)、北路梆子、上黨梆子四大梆子劇種外,一批地方小劇種更是異彩紛呈、俏麗多姿。此次,山西一次性推出10個小劇種的10臺劇目,借百戲盛典平臺展示匯報,足以說明山西多年來對地方小戲保護傳承的重視。

  山西上黨落子與孝義碗碗腔皆以唱腔韻味純正、音樂表現豐富著稱,其領軍人物郭明娥、張建琴都是中國戲劇梅花獎獲獎者。長治市上黨落子劇團人才濟濟;孝義市碗碗腔劇團則以編演現代戲聞名,從上世紀60年代的《柳樹坪》到80年代的《風流父子》,再到此次在昆山推出的新編小戲《情系山里娃》,孝義碗碗腔現代戲一路聲名遠揚,為中國現代戲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朔州大秧歌、河曲二人臺及壺關秧歌的表演生活氣息濃郁、充滿鄉土元素,載歌載舞極富特色。《泥窯》中的和泥、抹墻,《壓糕面》中的碾面、做糕,《雇驢》中的牽驢、跑驢等均源自民間生活,多為民間勞作場景的藝術再現。這類傳統技藝經幾代藝人精心創造形成,很能引發觀眾共鳴。

  右玉道情、臨縣道情是山西道情戲在晉北、晉西的分支。近年來,右玉道情、臨縣道情屢有新作呈現,頗富生機。如謳歌右玉精神的現代戲《綠色夢》、反映晉商題材的原創劇目《磧口古鎮》均深受好評。曲沃碗碗腔與孝義碗碗腔都是由秦入晉的小劇種,由皮影到真人登臺已歷經60余個春秋,其表演尚存影人遺風,別具風采。曲沃碗碗腔以演傳統戲為主,此次參演的《三忘賣布》風趣幽默、令人捧腹,可同晉南眉戶名劇《張連賣布》媲美,說明該劇種大有潛力可挖。

  孝義皮腔源自孝義本土紙窗影戲,以麻紙為窗借光亮影,稱紙窗腔,以小嗩吶為主要伴奏樂器,亦稱孝義吹腔,其歷史悠久、音樂古樸,聲腔很有特色。上世紀60年代實現真人登臺,亦為新中國成立后新生的地方小劇種。此次孝義皮腔《狀元與乞丐》亮相于昆山,體現了山西在對瀕危劇種保護方面的成果。

  鑼鼓雜戲為宋金戲劇遺存,是古老的珍稀劇種。近年來臨猗縣文化館作為鑼鼓雜戲的保護責任單位,依托本縣孫吉鎮農民演出隊,已搶救復排上演《銅雀臺》《黃鶴樓》《古城會》,成為三晉戲曲界搶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范例。

  山西的地方小劇種大都列入國家級或省級的非遺保護范疇。對其保護傳承理當盡心竭力、刻不容緩。其一,依托具有一定實力的專業戲曲院團或藝術院校定點扶持、保護傳承;其二,掛靠當地有條件的縣文化館,明確責任,將保護傳承落到實處;其三,文化、旅游是一家,有條件的旅游景區可引進當地劇種,通過組織演出,從實踐中提高質量,在保護傳承中謀求發展。地方小劇種的保護傳承重在保人、保戲,人才是第一位。要保證傳承人無生計之憂,安心傳藝;要保證后繼者學有成效,全面繼承。特別是在劇目傳承中要確保傳統特色,不可急于改革求新。待繼承到位、觀眾認可之后,再圖革新發展。

  戲曲的盛事和幸事

  安徽省藝術研究院編劇張瑩

  百戲盛典規模之眾、覆蓋之廣、影響之大前所未有。

  劇種爭奇斗艷。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生長在不同地域的人養成了不同的外貌特征、個性氣質、語言腔調和生活習俗,源起于這種不同,又孕育了一方文化,形成了今天多劇種并存的生存狀態。雖然這些劇種在歷史、流布、生存等各個方面呈現出差異性,但是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表達民族情感、傳遞民族精神、豐富人民精神生活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貢獻。因此,百戲盛典本著“一個都不能少”的原則,把全國348個劇種分3年時間匯集于昆山,共同描繪姹紫嫣紅的戲曲百花園的盛景,一些不常見的、流布區域相對狹小或瀕危的小劇種與基層院團也登上了此次展演的大舞臺,與昆曲、京劇、黃梅戲、川劇等大劇種同臺獻藝,真實、多維度地展現了我國戲曲的整體面貌和生存狀態。此外,展演為各劇種之間提供了互相學習、切磋技藝的機會,通過橫向比較有利于它們找出自身發展的不足與差距,促進劇種建設意識的加強,提升劇種發展的信心。

  劇目豐富多彩。來自不同地域的劇種拿出了自己的經典好戲,既有《牡丹亭》《王寶釧》《白蛇傳》等大家較為熟知的經典傳統大戲,又有《王小打鳥》《三忘賣布》《壓糕面》等具有濃郁地域特色和生活氣息的小戲,還有《競標》《情系山里娃》等緊貼時代脈搏的新編現代戲,劇目豐富,精彩紛呈。尤其是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道德規范、展現演員獨特技藝的傳統戲,經過長時間的舞臺積累,歷久彌新,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如河北梆子《鐘馗》一場,除現場觀眾以外,網上直播點擊量就達到了78萬余人次。稍有遺憾的是,有些院團準備不足,在展演中未能拿出本劇種最具代表性的、能夠展示其獨特藝術魅力的經典作品。百戲盛典是黨和政府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度重視和支持的結果,是戲曲史上的空前盛舉,能夠代表本劇種參加展演、亮相于國家級演出平臺,對于每個院團都是一件幸事。大家應該提高認識、積極準備,通過這次難得的機會擴大劇種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演出精彩紛呈。此次展演活動受到各地的高度重視,很多院團紛紛派出了代表性名家,他們以精湛的技藝和深厚的底蘊,集中展示了戲曲藝術的魅力。戲曲傳承,說到底還是人的傳承,今年參加展演的《百歲掛帥》《鐘馗》《王寶釧》《白蛇傳》等劇目,或是新老演員同臺演出,或是直接起用優秀的青年演員挑大梁,讓大家看到了戲曲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力量,以及戲曲藝術的潛力。值得關注的是,有些劇種由于生存土壤的破壞、文化生態的變遷以及自身的局限,出現了傳承嚴重斷檔的困境。作為戲曲大家庭中的一員,這些面臨傳承困境的劇種應該受到更多的關心與關注,希望各院團在當下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的背景下,抓住這次難得的契機,以此為新的起點,加強劇種建設意識,增強保護與傳承力度,開啟新的征程。

  理論群策群力。本次活動另一個突出的特點是注重加強戲曲理論建設,在展演期間,精心組織安排了眾多專家前來觀摩研討。他們關注戲曲的命運,在使命擔當下密集發聲,共同探尋進一步繁榮發展戲曲的策略,探討戲曲在新時代的傳承發展路徑。從理論到學術準備再到實踐,全面推動了全國范圍內的劇種意識和劇種建設的理論高潮。

  資料碩果累累。加強資料建設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除每個參演劇種捐贈特色物品籌建百戲博物館以外,還制作了演出劇種劇目資料匯編、理論評論文章匯編、盛典影像資料、劇種口述史等相關資料,其中,2018年戲曲百戲(昆山)盛典影像資料目前已被中國藝術研究院、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國家京劇院、中國戲曲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等戲曲研究機構、院校、院團及博物館、圖書館收藏,成為戲曲研究的重要史料。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劇團對此項工作的重視度還不夠,在劇種劇目介紹中,存在夸大歷史、介紹偏頗等現象。資料建設具有存史資政之功用,理應認真嚴謹,受到更多的重視。

  百戲盛典無疑是中國戲曲的盛事、幸事。這個舞臺展示了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傳統文化精髓,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自信,對于大力傳承戲曲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傳播主流價值、維系民族精神、滿足人民的精神生活需要、繁榮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守住傳統依然是關鍵和核心

  浙江省文化藝術研究院戲劇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朱為總

  百戲盛典是800年戲曲史上具有開創性的一次盛會,彰顯著古老戲曲在當代的強大生命力。

  在此次百戲盛典的演出劇目中,且不論大戲,在多個省份的折子戲專場中,可以看到很多既有劇種特色又有較高表演技藝的好戲。藝術不分地域遠近、劇種大小,只要真正用心、投入和付出,就能出真正的好作品。

  當然,戲曲作為一種具有悠久文化傳統和歷史積淀的古老藝術,在百戲盛典的舞臺上所表現出的一些現象,也引發我們新的思考:戲曲在當代如何更好地傳承發展?如何以它獨有的文化感性與表達方式,真正做到不失本體、融入時代,努力以新的舞臺實踐形成新的藝術積累,進而去開拓出更好的未來?

  其一,守住傳統依然是當前戲曲傳承發展的關鍵與核心。對于一個戲曲劇種和劇團來說,如果沒有傳承,沒有幾出“壓箱底”的代表性傳統大戲或小戲,這個劇種和劇團就會顯得沒有歷史、沒有積累、沒有厚度。有的劇種有幾百年歷史,但竟無傳統戲可學可演,更拿不出一折具有本劇種特色的傳統劇目;有的劇種雖然演的是傳統戲,但文本內容、表演技藝、唱腔音樂都缺少應有的審美。這種現象往往出現于一些地方劇種和瀕危劇種。

  傳統經典戲是一個劇團、劇種乃至整個戲曲藝術的根本所系,要讓這些劇種和劇團不僅能存活,還要立起來、傳下去,就一定要挖掘、搶救和繼承傳統劇目、表演技藝,并對其進行梳理、提煉和升華。當前最迫切需要傳承和保護的,應該是各劇種傳統的、規范的、經典的演出劇目、表演技藝和編演形式等本體藝術。如果構成戲曲藝術內核和原動力的本體藝術不存在了,戲曲就很難談未來的發展和繁榮。

  其二,傳統劇目和表演技藝傳承的精準、精美和經典性亟待加強。連續兩年觀看百戲盛典給我的直接感受是很多劇種劇團演出的代表性折子戲水平并不高,也就是說戲傳下來了,但藝術和技藝的含量越來越低,只學了一個戲的“路子”,演了一個故事的“戲殼”,缺少對劇種風格特色和技藝亮點的精彩展現,更缺少對情節內涵和人物情感的開拓和演繹。

  一出傳統劇目能流傳至今,一定有它獨特的技藝或絕活為表演者所認同、為觀眾所喜愛,特別是傳統折子戲,多數都是歷代藝術家舞臺實踐積累的精華所在。如何實現優秀傳統劇目在當代的精準傳承、精美表達,保持經典的審美品質,是很多劇種和劇團應該努力的方向,而且,不同劇種還要根據自身發展特點精準施策。

  其三,努力提升青年演員的整體表演水平依然是許多劇種和劇團的當務之急。戲曲院團和從業者特別是青年從業者藝術狀態的好壞、水平的高低,在某種意義上成為戲曲藝術興衰的根本和關鍵。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與前輩藝術家相比,與每個戲應達到的審美標準和高度相比,很多青年演員的表演水平和技藝功法不盡如人意。在本次百戲盛典中也可見一斑,很多青年演員身上沒功夫、臉上沒有戲、內心缺情感。

  因此,小到一出戲、一個劇團,大到整個劇種,如果沒有一代代優秀的表演人才,就很難在藝術上形成沖擊力,在觀眾中形成號召力,更遑論實現戲曲的傳承與發展。從這層意義上說,很多劇團劇種的當務之急不僅要重視傳戲,更要重視育人。只有藝術新人不斷涌現、新老藝術家不斷交替接力,才是一個劇團、一個劇種乃至整個戲曲生生不息、發展繁榮的前提和保證。

  百戲盛典為新時代中國戲曲的傳承發展構筑起一個可供學習認知、發現比較和研究推進的絕佳平臺。它不僅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審美和思考,更可以增強戲曲從業者對文化傳統堅持與堅守的自信與自覺。

  發現盛典的細微之美

  山東省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編審孫海翔

  2019年盛夏的昆山,以一樁百戲盛典,再次匯聚起中華百個劇種,展示著氍毹之上百樣風情,更為觀眾留下了戲曲藝術的百種風味。

  從戲曲劇目的總體狀況看,流行于不同地區的劇種擁有同一劇目的情況并不少見,這當然與民族文化傳統的整體積淀與流布傳承密切相關。然而另一方面,中國戲曲的豐富性又因地域而生,除語言、音樂等基本的地方性元素,劇種流行地區人文特質與生活習俗的滲透同樣會影響劇目的呈現樣貌。體驗共有劇目在不同劇種中的表現,不但可以欣賞戲曲的多樣性,更可以將其作為信息量豐富的地域文化研究樣本,發現和發掘其細微之美。而以這樣的思路多角度延展,便進一步體會到,百戲盛典的舉辦顯然已經不僅是亮亮家底、盤盤家珍那么簡單,倘若有效利用,百戲盛典必將為今后的戲曲創作與藝術實踐、文化研究與理論建設開拓出多種途徑,并切實助推中國文化的發展。

  7月底的一場安徽省折子戲專場,就讓來自山東的我偶遇了熟悉的劇目。當晚演出的是流行在安徽省內的墜子戲、嗨子戲、淮北花鼓戲、廬劇、池州儺戲5個風格各異的劇種組合。然而就在這幾個新鮮的劇種中,卻出現了《王小趕腳》和《考官》兩個山東觀眾非常熟悉的劇目。

  安徽嗨子戲《考官》的內容與呂劇《逼婚記》“搜樓”一折相同。兩個劇種在這一共有傳統劇目劇情上的一致性,像是一個縮影,充分反映出民間戲曲之間相通和相融的情況,始終是戲曲發展史上一種活躍的常態化存在。

  同樣的相通和相融情況,還出現在同場演出的淮北花鼓戲《王小趕腳》中。相比于大戲,一出完整的小戲,有可能更多展示同一個故事或同一個人物在不同地區的個性解讀與本土再造。

  《王小趕腳》在山東地方戲中是多個劇種的共有劇目,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五音戲和呂劇同名劇目。兩個山東劇種的《王小趕腳》均以演唱、對話和細膩的表演展現富有生活情趣的內容,而在昆山這一出不期而至的淮北花鼓戲《王小趕腳》,卻多少有著別樣的風味。

  首先是花鼓戲載歌載舞的形式,決定了這出小戲在歌舞表演中一氣呵成,有著連貫性的活潑律動。其次是二姑娘的個性,與五音戲中也有區別。這種對同一事件中同一人物的不同個性塑造,既是劇種藝術特色使然,也透射出劇種流行地區欣賞習慣的差異。

  今年百戲盛典期間出現的不同劇種演繹的共有劇目,還有山西河曲二人臺《壓糕面》和內蒙古東路二人臺《喜上喜》等。同處西北地區的山西和內蒙古以不同的二人臺分支演繹的同一劇目,呈現出同樣的熱鬧表演、流暢演唱以及穿插的技巧性表演之下的不同細節展示。有著同一源頭,甚至共有同一個劇目系統,但是幾乎每一出共有劇目,除了音樂、演唱和方言的差異外,依然會呈現出劇種文化圈內的獨特個性解讀,這或許也正是地方戲曲的內在魅力。

  2018年到2020年,百戲盛典將用3年時間展現全國348個劇種的獨特魅力,其間,我們期待以更多的發現與發掘,進一步促進戲曲的新發展;以更多的文化自覺與自信,進一步激發文化自強。

責任編輯:柯金定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福建文旅生活指南(風華錄?11月篇)
  • 輝煌國慶 奮進福建·精彩圖集
  • 杭蓋草原新地標哈日雅瑪圖草原亮相 自駕旅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醫解百科丨立冬進補 不是大補特補(視頻)
    醫解百科丨立冬進補 不是大補特補(視頻)
    醫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嗎?(視頻)
    醫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嗎?(視頻)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泉州臺商區黨工委主要領導調研物業管理提 金獎總數全國第一!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 蔣欣為穿禮服控制飲食到痛哭 稱從小就健 德化縣縣長吳志樸到掛鉤聯系社區黨組織( 王傳君獲封東京電影節影帝 發言感謝白百 最高補助300萬!漳州出臺支持“圓山創新 織密“安全網” 漳州臺商區防洪排澇提升 S508線云霄段綜合提升工程圓滿收官 打造
    麻豆午夜视频| 亚洲精品影院久久久久久| 日日爽天天| 99色吧| 日本免费看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臀 | 日本免费看视频| 午夜在线影院| 欧美日本免费| 免费国产在线观看不卡| 欧美另类videosbestsex久久| 高清一级淫片a级中文字幕 | 黄色短视屏| 91麻豆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 免费国产在线视频| 日本特黄一级| 欧美日本免费|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97|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 毛片高清| 欧美日本免费| 久久精品店| 成人高清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九九九国产| 久久久成人网| 日韩av东京社区男人的天堂| 黄视频网站免费| 你懂的福利视频| 黄色免费三级|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 99色视频在线| 国产一级生活片| 亚飞与亚基在线观看| 国产91视频网| 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性|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网站免费视频| 国产不卡高清| 精品在线观看一区| 午夜欧美成人香蕉剧场| a级毛片免费观看网站| 一本高清在线| 香蕉视频久久| 国产国语在线播放视频| 黄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九九九国产| 毛片的网站| 99热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自拍一区|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一区 | 欧美夜夜骑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www.99精品 香蕉视频久久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 麻豆午夜视频| 九九久久国产精品大片| 二级片在线观看| 午夜激情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欧美成人香蕉剧场| 欧美爱爱动态|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12| 999精品在线| 可以免费看污视频的网站| 成人a大片在线观看| 午夜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成人| 成人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美国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精品影院| 亚洲wwwwww| 成人高清视频免费观看| 黄视频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福利免费观看| 欧美激情伊人| 国产美女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可以在线看黄的网站|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不卡| 成人av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欧美另类videosbestsex高清|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软件|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二级片在线观看| 国产a免费观看| 欧美a级成人淫片免费看| 日韩综合| 欧美日本免费| 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 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性| 韩国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一区不卡| 九九九网站|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9色视频| 欧美18性精品| 国产精品自拍一区| 人人干人人插| 久久国产精品自线拍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91| 免费国产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成人啪精品| 精品在线视频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 一级女性大黄生活片免费| 成人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乱中文字幕系列|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线观看| 成人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视频|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观看| 成人高清免费| 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亚洲www美色| 韩国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成人性色生活片| 人人干人人插| 欧美a级成人淫片免费看| 日韩一级黄色| 韩国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 深夜做爰性大片中文|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一a一级片| 国产极品白嫩美女在线观看看| 欧美日本免费| 久久久成人网| 日本久久久久久久 9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 日日干综合 五月天婷婷在线观看高清 九色福利视频 | 精品视频在线看 |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成人免费观看网欧美片| 四虎影视久久久| 九九精品影院| 欧美夜夜骑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www.99精品 香蕉视频久久 | 欧美夜夜骑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www.99精品 香蕉视频久久 | 久草免费资源| 国产原创视频在线| 黄视频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你懂的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夜夜骑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www.99精品 香蕉视频久久 | 成人高清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91精品一区|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精品大片| 999精品在线| 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亚洲女初尝黑人巨高清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视频播放| 99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 亚洲女初尝黑人巨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 欧美 成人日韩| 999精品在线| 韩国三级一区|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91麻豆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 精品视频在线看 |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 视频| 天天色成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国产馆|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香蕉视频一级| 黄视频网站免费看| 韩国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只做精品| 毛片的网站|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本免费乱理伦片在线观看2018| 黄色免费三级| 一级女性大黄生活片免费|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亚洲精品影院| 国产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 欧美a级片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日韩免费在线| 一本伊大人香蕉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99色吧| 久草免费资源|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香蕉视频久久| 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成人网| 人人干人人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