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市民張先生買到的假鮑魚
據《齊魯晚報》報道近日,山東省城市民張先生訴苦,他吃的一罐鮑魚罐頭,口感似面筋,吃后接連鬧肚子。記者對省城鮑魚市場進行了調查,業內人士竟稱,用工業火堿或福爾馬林泡,能讓鮑魚體積漲大、質地保鮮,已成業內潛規則。
福爾馬林泡過的鮑魚更大
市民張先生說,他吃了一罐“清湯玉鮑”后,開始肚子疼,連著拉了三天肚子。記者打開張先生的一盒鮑魚罐頭,刺鼻的氣味很是熏人,罐頭盒上還有斑斑銹跡。一看盒上的生產日期是2011年11月22日,保質期三年,目前還在保質期內。再拿到陽光下仔細一看,掛著湯的鮑魚泛白色,但色澤暗沉,明顯有刀切的痕跡。
一位生產和銷售鮑魚的業內人士拿到罐頭后,取出器具檢查了一下,當即表示,“這個鮑魚有問題,甚至不是花鮑,連斑紋和鑲邊紋都沒有,無論從外表還是質感上,都不達標。”
記者在歷山路的幾家海參專賣店調查發現,即食鮑魚價格300元一盒,干鮑魚則賣到兩三千元一盒。而在棋盤社區附近的一家專賣店,賣的干鮑價格更貴,達到兩千多元一斤。這巨大差價背后隱藏著什么?該專賣店的負責人表示,市場上一斤賣七八十元到百元不等的鮮鮑,曬干后也就只有指甲蓋那么大,十個還不頂這一個干鮑大。該負責人透露說,像即食鮑魚、即食鮑魚罐頭等產品,市民要慎重購買。“這是業內的潛規則了,用工業火堿或福爾馬林泡,讓鮑魚體積漲大、質地保鮮。”
一罐鮑魚檢測費要上千元
市民張先生說自己買到了假鮑魚,想替更多被騙的市民維權,卻被高額檢測費擋在門外。一盒小罐頭檢測費要花上千元。
記者從濟南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了解到,一盒鮑魚罐頭出廠檢驗項目為感官要求、固形物和商業無菌三類,可以選擇部分項目進行檢測。根據張先生的檢測要求,記者從該部門了解到,包括感官檢驗和理化檢驗在內,一盒鮑魚罐頭要花上千元。其中,感官檢驗需花20元,鉛的檢驗需花150元,鋅的檢驗需花120元,鎘的檢驗需花651元、商業無菌的檢驗要花140元,市民張先生總共要花1081元來檢測,這還只是部分檢測的花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