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春耕農忙,也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洛江區科技特派員立足崗位充分發揮特長,助力基層做好疫情防控和春耕備耕、復工復產等工作。
區科技特派員深入一線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福建省國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技特派員劉建福與企業負責人蔣思紅正在對改良后的蝴蝶蘭栽培基質進行抽檢,并指導企業員工做好水草、泥炭配比,注意顆粒度等方面調整。

作為省級特派員,劉建福同時也是華僑大學園藝系副教授,有著18年園藝植物生理和細胞工程方面教學科研工作經驗。在了解到疫情期間企業蝴蝶蘭的栽培基質主要原料水草運輸受阻,影響企業順利復工復產等情況后,劉建福結合企業實際,提出了改良栽培基質的建議。
“蝴蝶蘭的栽培基質是水草和泥炭,我們通過篩選和實驗后,將篩選后的泥炭進行配比,使基質的營養及整個生長環境得到比較好的改善,對蝴蝶蘭的生長更有利。”劉建福說道。
通過在水草中加入泥炭作為新基質,不僅緩解了原材料緊缺難題,降低了約15%的生產成本,同時新基質的保水性、酸堿度更適宜蝴蝶蘭生長,培育操作也更加簡便,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
“按照原來的做法,一個員工要掌握澆水技術,最少要三年功夫,現在只要三、四個月就能基本掌握,植物的干濕度比原來更好控制了。環境越合適,植物生長越快,預計蝴蝶蘭會提前半個月成長。”福建省國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蔣思紅說道。
同樣深入企業提供技術指導的還有省級科技特派員、區生產力促進中心工程師吳子平。
在雙陽街道泉州緣鑫鮮切花基地,各色太陽花開得正盛。但受到疫情影響,部分花卉出現滯銷。
“花卉多久采摘一次?”“銷售情況怎么樣?”吳子平與同事走進基地大棚,詳細了解鮮切花生長情況和生產技術規程,詢問產品銷售具體困難,指導鮮切花種植及疫情防疫等工作。
“特派員對我們的幫助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控制鮮切花出苗速度,保護下批幼苗生長及土壤健康,保證疫期過后,鮮切花批量生產;二是指導如何保鮮鮮切花的花期、新鮮度,使花卉受到市場和客戶的喜愛;三是聯系社區和街道,從零售的角度幫助基地銷售鮮切花,將損失將至最低。”泉州緣鑫鮮切花基地負責人彭所金說道。
科技人才融合
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疫情防控期間,洛江區共組織15名省級科技特派員深入一線,積極幫助洛江區企業做好疫情防控和春耕備耕、復工復產等工作。下階段,洛江區還將鼓勵和支持轄區內各類專業技術人員,根據推進農村產業需求、新農村建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求,開展科技成果轉化、配套技術推廣、產業化示范和服務,解決區域特色產業轉型升級與產業鏈延伸的關鍵共性技術問題,實現2022全區村(居)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