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救援是防范事故的重要手段,是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2022年來,豐澤區立足法定職責,統籌發展和安全,強化應急機制建設,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推動救援協調和預案管理各項工作落實,構建“人防+物防+技防”“三防一體”安全網,提升群眾安全感。
重“人防”管理 提升應急救援能力
應急救援能力是檢驗應急處置機制的重要“試金石”。
在清源街道海日星工藝美術有限公司,一場工貿企業有限空間專項應急演練正在進行。企業按照應急預案,緊張有序分級應急響應,組織開展搶險救援,檢驗了企業相關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據了解,今年來,豐澤區結合安全生產月系列活動,開展了物業地下室防洪排澇應急搶險演練、工貿企業有限空間專項應急演練等全區性、聯合性演練,組織各街道、各部門累計開展各類應急演練活動99場次,參與2270人次。同時,舉辦全區街道社區安全員業務工作視頻培訓會,通過安全生產形勢分析、新《安全生產法》及安全生產十五條措施解讀、安全生產檢查導則及注意事項講解、事故案例分析,不斷提升社區安全員安全與應急業務水平。
豐澤區牢固樹立系統思維,圍繞頂層設計重新修訂完善了《豐澤區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邀請第三方參與編制、評審,收集各街道各部門最新版的專項、部門應急預案,匯編形成《豐澤區應急預案專輯》,構建應急救援協調聯動機制。此外還開展了“三個十”應急保障項目,即授牌十支社會應急救援隊伍、招募十名應急宣講員、聘任十名廉政監察員,以應急系統社會隊伍為橋梁,推動安全應急宣教走深走實。
強“物防”保障 建設應急宣教陣地
開展應急宣傳是提升群眾和企業安全生產意識的重要手段。今年來,豐澤區創新思路,結合中心城區區位優勢,在建設應急宣傳陣地上亮點頻出。
位于泉州北江濱·浦西公園,一座打造成為廣大市民學習安全知識“新課堂”的北濱江安全文化公園于10月10日正式揭牌開園。該園通過改造、提升、植入等方式建成“五個一”,即1個應急避災示范點、1個應急物資儲備站、1個微型消防站、1個安全宣教體驗場所、1個安全文化公園。
豐澤區還持續發揮2021年在泉秀街道建設的安全文化口袋公園和浦西萬達廣場投放的全省首個“應急救援膠囊”站點等宣傳陣地作用,依托安全教育體驗館,打造沉浸式體驗,推動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相結合,課堂教學和現場教學相結合,參與“走進安全體驗場館”近千人次。
除了在增強群眾和企業安全意識上下功夫,豐澤區在避災點建設、應急物資儲備上同樣重視。推動自然災害避災點鞏固提升項目,摸排篩選出金嶼、西福、后亭、銘湖、迎津社區等5個避災點進行鞏固提升,項目已完成驗收。此外,組織盤點補充防汛儲備物資,逐一對物資的種類、數量進行登記造冊,已儲備橡皮艇19艘、大型自動化抽水車輛1部、水泵65臺、救生衣416件、編織袋11.87萬條、手搖報警器34臺、應急照明燈427個、衛星電話23部等各類防汛物資。
提“技防”水平 推進應急指揮信息化
推進應急指揮信息化是適應安全生產新形勢、新任務的必然要求。豐澤區完成了區應急指揮中心一期建設和二期應急指揮信息網建設工作,累計投入650余萬元,同步接入平安豐澤視頻圖像應用平臺、應急會議系統、政務內外網、融合通訊系統,具備應急指揮基本條件。
豐澤區還加快推進應急廣播體系建設,預計到2023年底,建成三級可管可控的覆蓋全區的應急廣播體系,其中區級平臺1個,街道級平臺8個,社區平臺84個,居民小組終端若干個。該項目目前已完成可研初設并通過專家組評審,并試點建設4個社區共22個廣播終端。同時,結合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同步推進小舊校區應急廣播體系建設。
推進森林防滅火視頻監控系統建設項目,全區已完成9個前端點建設,采用3公里監測半徑球機,監控林區范圍達36000畝,目前進入運行階段;擬建森林防火蓄水池4個,目前已建成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