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下午5點,清流縣屏山社區食品攤販固定經營點熱鬧起來。新鮮出爐的烤紅薯、香氣撲鼻的烤肉腸、清澈透亮的鮮榨甘蔗汁,吸引著消費者駐足購買。攤主們按城管規劃好的攤位,呈“一”字形擺開售賣食品。經營甘蔗攤位的陳建文,忙著削甘蔗、榨甘蔗汁,他說:“自家種的甘蔗,運一些來這兒,或削皮賣,或榨鮮汁賣,每天能賣200元左右。”說著,他將一杯剛榨好的鮮甘蔗汁遞給顧客。
屏山社區食品攤販固定經營點,每天上午11點30分開攤,12點收攤;下午4點20分開攤,6點收攤。時間一到,人走場清。“全縣像這樣準時開攤收攤的經營點共有9個,主要分布在怡景、屏山、長興、文華、鳳翔、磐安、盛世新城等小區。”清流縣城管大隊副大隊長黃新華介紹,此前,流動攤販占道經營,不僅影響縣容縣貌,還存在安全隱患。今年5月,縣里下發規范流動攤販經營秩序的文件,明確攤販要定時、定點經營,并配備咨詢引導、定時清潔等基本服務。規范后的食品攤販經營點,方便了周邊居民生活,規范了周邊經營秩序,還解決了部分群眾靈活就業問題。
“我們要求固定經營點的攤販辦理有效健康證明和食品攤販信息登記公示卡,保障消費者食品安全權益。”清流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餐飲股股長吳進雄解釋,所有登記攤販都已納入“福建省市場監管智慧應用一體化平臺”,建立電子檔案,實現“一攤一檔”。市場監管部門每季度至少開展1次全覆蓋檢查,對銷售“三無”食品(無生產日期、無質量合格證、無生產廠名稱)、過期食品,以及使用非法添加劑等行為,依法處罰。群眾選購食品時,可查看登記公示卡和健康證,拒絕“三無”、過期、使用非法添加劑的食品。目前,全縣已有19位攤位業主辦理了有效健康證明和食品攤販信息登記公示卡。
清流縣通過精細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務,規范流動攤販經營秩序,“點燃”了食品攤販固定經營點的生機,解決了城市要秩序、攤販要生存、居民要便利這三方并存的難題,實現了民生需求和市容秩序的平衡。
清流記者站 邱東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