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食品安全關乎下一代的成長。記者昨日從教育部門獲悉,目前莆田共有251所學校食堂采取自主經營管理,雖然學校要因此“費心費事”,但可以讓學生更加實惠。新學期以來,食藥監、城管等部門又開始對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開展整治,讓師生吃得放心。
學校食堂外包 省事但難監管
市教育局有關工作人員介紹,對于食堂采取自主經營管理的學校,按照學校食堂自主經營管理規范,各個學校都制定了學校食堂自主管理實施經營方案,落實學校食堂食物中毒行政責任追究制度,完善和規范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
“自主經營管理就是不外包給校外,而是學校自己管理。”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食堂交給承包方學校可以很省事,但是很難做到全面監管,無法充分保障學校師生舌尖上的安全。而學校自主經營雖然要“費心費事”,但學生得到了實惠,通過嚴格的規定保障食品原材料安全,也降低了食堂飯菜價格。
記者了解到,對于食堂自主經營的公立學校,財政會給以一定的補助。如按每一百名寄宿生配備一名服務人員的標準,財政對全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食堂服務人員工資進行補助,僅這一項全市每年補助經費就有700多萬元。另外,對于這些學校食堂所需的大米、食用油、蔬菜等,會通過政府招投標平臺公開招標,之后集中采購、統一配送工作,節省了學校成本,也杜絕“三無食品”進入學校,讓師生吃得更放心。
自主經營以來 未現食安事故
市教育局有關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全市251所學校的食堂進行自主經營管理,就餐人數10萬多人,自從2012年全市食堂推行自主經營管理以來,沒有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除了對流動攤販的常態化執法,我們也走進學校進行宣傳。”城廂區城管執法局有關人士介紹,各個學校周邊的流動攤販大多是無證經營,食品安全也無法保證,執法人員除了會按占道經營進行執法,也與學校聯系,讓學生拒絕這類流動攤販。此外也與衛生、交通等多個部門聯合執法。
去年,市住建部門對全市水質進行抽檢,對全市管網末梢水抽檢67批次,其中校園有7個批次,主要檢測pH、色度、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渾濁度、肉眼可見物、耗氧量等九個指標,涉及莆田市第一中學、第六中學和仙游縣第一中學,檢測結果全部合格。(海都記者 林養東 李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