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位列三大攻堅戰之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
防風險大幕開啟于2017年。這一年,監管部門專項整治市場亂象,彌補制度短板,引導金融機構回歸本源,專注主業,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2018年金融防風險將在哪些重點領域出手?投資者和企業等市場主體如何看待防風險?怎樣建立防風險的長效機制,從根源上遏制風險產生的苗頭?我們從銀行業、資本市場、保險業和地方融資平臺四個領域,聚焦2017年防風險的主要成效,反映企業、投資者、金融機構的實際感受和來年期盼,共同探討構筑今年金融業防風險屏障的有效路徑。

——編 者
銀行業,去杠桿回本源
江蘇嘉年華服飾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服裝及飾品設計、制造、銷售的小企業。去年公司考慮重新調整布局,規劃產業轉型升級。“企業發展得找準方向,集中發力;產業升級得跟上市場,精準布局。”公司負責人楊克純說,2017年,他們主動收縮負債規模,歸還銀行借款400萬元,輕裝上陣。今年,公司將成立自己獨立的品牌,并入駐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期間少不了對資金的需求。
“希望2018年銀行能繼續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如發行短融等直接債務融資工具,我們的融資成本能降低0.3%到0.5%。”楊克純說,服裝業屬于傳統行業,利潤率不高,企業自身也要重視資金風險,如控制應收賬款賬齡,減少墊資生產,控制負債總額和融資成本,防止利息負擔過重而加劇企業“錢緊”。
中國銀行泰州分行負責人卞大軍說:“像嘉年華這樣專注主業、主動求變的制造業企業,正是我們的服務對象。2017年中行加大了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等支持力度,同時限制產能過剩企業融資規模,嚴格控制信貸資金用途。”
卞大軍分析,2018年防風險任務依然艱巨,前期對傳統行業投放的貸款可能面臨較大信用風險防控壓力。同時,也需警惕有部分企業對市場行情發生誤判,過度負債。在去杠桿的宏觀背景下,企業融資成本總體預計將呈現上升態勢,增加企業債務負擔,“建議企業高度重視財務管理,嚴控債務規模,審慎投資擴產,防止出現資金鏈斷裂風險。”
記者展望:
一年來,防風險無疑是貫穿銀行業發展最清晰的一條主線。壓同業、降理財、去表外,銀行業摒棄速度和規模情結,減少通道、縮短鏈條,聚焦主業、服務實體,經過半年多的整治,市場亂象頻發高發勢頭得到遏制,銀行回歸傳統貸款業務。
防風險、治亂象,少不了監管鐵腕。去年銀監會全力整治市場亂象,依法查處大案要案。12月銀監會對廣發銀行惠州分行違規擔保案件開出天價罰單,罰沒金額合計7.22億元,隨后又對參與出資的機構處以重罰,并處罰相關責任人。
2018年金融風險如何防控?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分析,預計未來一個時期金融去杠桿進一步深化推進、金融強監管力度不減,一系列類似資管新規的監管新政還將陸續出爐。
金融業要服務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連平分析,“金融和房地產良性循環”要求金融既要支持和促進房市的良性健康發展,但也不能助長房市投機和泡沫。“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則是繼續要求金融機構嚴格控制杠桿率、禁止過度期限錯配、嚴禁監管套利等。從主要領域來看,預計對銀行表外業務、互聯網金融、“僵尸企業”處置以及金融控股公司等將重點加強監管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