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粗細有致是“宋體”,“行書”年齡一千七
平時練習的字體如果變成人物形象會是什么樣子?
在微博上從來不消停的作家馬伯庸發起的一個“字體擬人”的活動就讓一眾不甘寂寞的網友死心塌地成了忠實追隨者。小篆、瘦金體、行書、楷書,這些原本只是伴隨著史書和筆墨紙硯出現的字體一下子以帥氣十足的動漫人物形象出現,在顛覆傳統觀念的同時別有一番心意,讓人耳目一新。
“宋體”和“仿宋體”成了兄弟
其實要參加“字體擬人”的活動還是得有些積淀的,如果對這些字體的“演變史”不夠熟悉,壓根就沒法子在畫出的人物里表現出字體的精氣神。只要在微博里輸入“#字體擬人”的字樣,便能呼啦啦出現一大把“字體人物”。“宋體”和“仿宋體”在網友筆下成了一對樣貌相似的兄弟,寬袍大袖,只不過他倆一個是大雙眼皮一個是狹長的內雙。“行書”變身成為江湖俠士,插畫家Jway堇茴給自己筆下的“行書”做了這樣的注解:“行書,年齡一千七百歲上 ,家中長輩楷書、草書。行俠仗義愛喝酒。”著實令人忍俊不禁。
最為“顛覆”的要數瘦金體。這個在書法史上無法替代但地位卻有些尷尬的字體在網友的畫筆下多了幾分調侃的意味,“瘦金體,為古時某閑人皇帝所創,自詡為高貴的皇族,不屑與其他字體為伍。極傲。認為自己出身皇族怎可與那些民工相提并論。(但事實上已經泛濫到【民工專用】層次了)字體特點鋒芒畢露,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所以身背寶劍,另外擅長花鳥畫。性格與無雙里袁紹相近。”配合這句漫長的解釋說明的是個蓄著八字胡戴著官帽,眉飛色舞的皇帝模樣,漫畫風格也和瘦金體“鋒芒畢露”的遒勁如出一轍。
字體民工借人物畫“吐槽”
發起“字體擬人”活動的是微博上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作家馬伯庸。網友們只需要上傳自己的畫作,并且@一下馬伯庸,就能“瞬間爆紅”。網友“趙老濕愛吃肉包”在畫畫之前仔細研究過字體的歷史,在琢磨透了隸書的精髓之后,“趙老濕愛吃肉包”筆下的隸書成了有些風中凌亂的巫師形象,“甲骨文,為上古,商周時期筮卜所用,又稱殷契。湮沒于歷史數千年,直到清末才被人發現。甲骨文的內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記錄。甲骨文中會意字而后衍生為漢字雛形。為諸多字體先祖之一。面部皺紋溝壑縱橫的上古巫師可以召喚自然系法術,預知未來。”
網友的聰明才智被馬伯庸充分開發,而各路從事設計工作,每天都要糾結在無數字體中的“設計民工”們也紛紛借著這個機會一吐胸中對于字體的“深仇大恨”。設計民工交出的“字體擬人”畫作中,除了古代版的字體,還有現代版的“陽光帥哥”系列。在另一組四格漫畫中,宋體是個“粗細有致”的運動服男生,正在嘲笑著“黑體”的體型不夠健美,“瘦的像麻桿,搓衣板,是設計民工專用字體。”誰知黑體的哥哥“超黑”一出現,便立馬把宋體給捶了個爆栗。
網友“臥虎藏龍”普及書法教程
只要你學過書法,點開這些字體擬人漫畫的時候一定會會心一笑。各種字體擬人著實讓人忍俊不禁。網友們不光要畫人物,還要在圖畫的解釋說明中點名字體的精髓。隸書是“蠶頭燕尾,一波三折”;楷體“起收有序,筆筆自然,干凈利落”;行書“舒展流動,逆入平出”;草書“運筆放縱,點畫狼藉”;儼然是一次中國書法的簡明普及教程。
網友 “SansAiles落翼”說, “馬伯庸先生發起的這個活動當真有趣,深夜我也搞一發,剛好上周抄完說文小篆五百四十部,還熱乎著呢。” “SansAiles落翼”的小篆版字體人物立馬讓自己的這條微博成了熱門。“這比那些娘娘腔的人物好看多了!”而一些新加入的字體也遭到了網友的調侃,一位資深霍建華粉絲甚至用偶像在各種電視劇中的信箱模擬出了“狂草”“蝌蚪文”等諸多字體,而網友“冀欽”則一語道破字體擬人的最終“真相”,“最簡單的不就是方正靜蕾體嗎,都不用擬人,直接把徐靜蕾的照片貼上就得了。”(揚子晚報記者 楊甜子)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