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到雙匯“瘦肉精”事件,再到近期思念、三全的“細菌門”,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似乎總是離不了那些行業龍頭企業。
近年來,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件不少演化為標準之爭,涉及國家標準大大低于國際標準、內外標準有別等問題。
據了解,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比例僅為23%,如我國允許的“農殘”量要高出美國數倍,有危害的“植物奶油”在我國沒有強制性的限量標準,我國的原料奶每毫升含菌量200萬個的標準得不到國際承認。
此次速凍食品“細菌門”也陷入了有關標準問題的輿論漩渦。思念食品有關負責人曾對媒體表示,按照國家目前的食品安全衛生標準,水餃中確實不得含有金黃色葡萄球菌,但是,按照新的即將生效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被檢出有問題的水餃金黃色葡萄球菌含量是達標的。這一表態引發公眾對速凍食品標準“開倒車”和被企業綁架的質疑。
衛生部網站11月11日就此專門發文解釋,稱新標準(征求意見稿)采用了國際食品微生物標準委員會(ICMSF)三級采樣方案,用多個樣品定量檢測結果進行綜合判定,限量指標與ICMSF基本一致,更加符合國際食品微生物采樣檢測要求,是科學合理的。有關新標準比老標準要求低系誤讀。
業內人士稱,像思念、三全算是比較好的企業,他們的產品都不符合國家標準,這是非常可怕的。食品安全本來是底線,現在反而不受企業真正重視。政府應不斷健全法制,各相關部門應采取強硬措施,嚴厲處罰違規企業,增加違規企業的預期成本。據《經濟參考報》
鏈接
三全發公告 承認“細菌門”
灣仔碼頭、思念、三全等速凍食品巨頭近日紛紛陷入“細菌門”,三全公司22日再發公告,承認在南京被查出問題水餃的情況屬實,并已啟動召回程序。
本月16日,南京市工商局通報9種不合格速凍食品,三全食品多款速凍水餃在列,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這些問題產品批次橫跨了8、9、10月份。
三全首次陷入“細菌門”是在本月初,廣州工商部門檢測結果顯示,三全兩款速凍食品被檢出含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分別是三全灌湯水餃(豬肉玉米蔬菜)、三全灌湯水餃(三鮮)。據《經濟觀察報》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