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綜合
核心提示:教育部網站日前公布的一份文件規定指出,我國將探索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和重點產業人才供需年度報告制度,健全專業動態調整和預警、退出機制,對就業率連續兩年低于60%的專業,調減招生計劃直至停招。
根據教育部統計: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680萬人,就業形勢嚴峻。針對這一情況,教育部在日前下發的《關于做好201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一系列具體要求,如:各地要根據地方城鄉建設需求,在城市社區及農村教育、衛生、科技等方面積極設立地方項目。高等學校要緊密結合國家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需要,在所承擔的重大科研項目中聘用高校畢業生,完善并落實協議簽訂、戶籍管理、待遇保障、考核激勵等方面的政策。
通知指出,要探索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和重點產業人才供需年度報告制度,健全專業動態調整和預警、退出機制,對就業率連續兩年低于60%的專業,調減招生計劃直至停招。要繼續落實就業狀況與高校發展相關工作適度掛鉤的制度,建立就業狀況反饋機制,實現人才培養、社會需求與就業的良性互動。
□相關新聞
教育部要求高校自主招生向農村考生傾斜
N中新
教育部日前發出通知,對2012年高校自主選拔錄取試點工作進行部署。通知要求,試點高校應向學科專業方面表現突出的考生、向扎實推進素質教育的地區或中學、向農村地區中學或考生等適當傾斜。
教育部在通知中強調,高校自主選拔錄取試點的招生對象主要是具有學科特長,以及全面發展且具有創新潛質的考生。此外,教育部還明確由試點高校自主負責學校考核等各項管理工作,確保有關考試安全和良好的考風考紀。部分試點高校將繼續探索完善自主考核中的筆試部分聯考。
功利教育毀千秋
本期主持 謝秋蓮
“高校專業連續兩年就業率不足60%將減招甚至停招”,教育部規定一出,網絡輿論一片反對聲,其中多數反對者認為,現在高校公布的就業率本來就有水分,如果實行這種規定,只會“逼”高校變本加厲地造假就業率,規定將成廢紙一張。
其實,將專業退出機制與就業率直接掛鉤背后潛在的功利性教育理念才是更為可怕的。用教育部以就業為導向的邏輯,是不是我們以后要取消歷史、取消中文、取消數學、取消哲學……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政策大多居于這樣一種悖謬的認識:接受教育就是為了工作,教育是為市場服務的。于是乎中國教育不管分類幾何: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實際上只有一種教育——職業教育。于是連大學名校校長也提出大學應該根據市場需要設置專業,提出大學要加強培養更多高就業率的藍領。事實證明,不顧教育本質,一窩蜂地跟隨市場設置專業只會導致一個個專業的異化,陷入高就業、擴招、就業停滯的惡性循環。
文化學者姚國華曾說過,大學的本意,是全社會最具活力的智慧共同體,是探討學問和啟發靈感的地方,是培養健全人格、建構理性根基的地方。是的,只有這樣的大學,才能產生引領社會健康前進的人才。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