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丈夫鎖了3年的抽屜“啪嗒”一聲打開,李碧在一瞬間忘記了怎么呼吸。同性戀雜志、同性戀光盤,一本一本翻,一張一張看,壯男的裸體在她眼前不停地晃。這更像潘多拉的盒子,丈夫藏了20多年的秘密一下子四散亂飛。
這個年輕漂亮的女人突然意識到,自己走進的是一段充滿謊言的婚姻。那個對自己很摳、不愿意和自己親密的枕邊人,一直隱瞞著自己“同志”的身份。當上網搜索時她第一次知道,原來像她這樣的人群很龐大,被稱為“同妻”。
據同性戀問題專家張北川研究,國際上一般認為男同性戀者占男性人群的3%—5%。而在中國,迫于家庭和社會壓力,約有80%的男同性戀會與女性結婚。按此估算,中國約有1600萬“同妻”。而在實際生活人口近1500萬的廣州,專家的估算是“同妻”超過10萬人。
這些“同妻”,有的已經“幸運”地走出來,有的為了孩子或面子選擇隱忍,還有更多的人蒙在鼓里。比被欺騙更糟糕的是,她們很可能要忍受丈夫的性冷淡、精神折磨,甚至是傳染艾滋病的風險。
在12月1日第24個“世界艾滋病日”前夕,廣州同性戀親友會舉辦“同妻有話說”活動,將“同妻”這個長期失聲的群體推出水面,并發出她們的聲音:“如果是‘同志’,請不要走進異性婚姻。如果是‘同妻’,直面他,走出來。”
抽屜的秘密
丈夫偷藏“同志”光盤,欺騙說“我比較瘦,喜歡看強壯的男人”
“每天他都等我上了床再睡覺。睡覺的時候,他把被子壓得死死的,怕我碰他。任何一個女人,如果不夠自信,對著這樣的丈夫都會垮掉。幸好我夠自信,不管他怎么‘踩’我,怎么說我不好看,我都會回他一句‘開玩笑’。”李碧狠狠地說。
這是11月20日的下午,一個草根公益組織——廣州同性戀親友會在廣州舉辦的“同妻有話說”活動現場,30多平方米的大廳,擠進了60多人。除了幾名獲邀分享經歷的“同妻”外,主要以“同志”和其家屬為主,走進異性婚姻的“同志”也在聽眾席上。
3年前,李碧和丈夫結婚了,然而直到今年5月,李碧才發現丈夫的性取向,他喜歡的是男人。
“他讓你很放心,每天基本能回家吃飯。但是我們一直沒有夫妻間的親密感,而且我感覺到他對我的防備,他的工資、股票,什么都不肯告訴我。”婚后,這個文質彬彬的公務員丈夫,讓李碧感覺“什么都變了”。在一次打掃房間時,李碧發現了藏在角落、沒有封套的碟,碟機里播出的畫面,讓李碧越看心跳越厲害——都是“同志”的激情戲。
李碧將目光鎖定在那個3年來丈夫諱莫如深的上鎖的抽屜。等到丈夫上班后,李碧找到鑰匙,抽屜被緩緩打開,出現在眼前的場景讓李碧瞠目結舌。“各種各樣的雜志和光碟,全是男性的裸體。”
揣著忐忑不安和懷疑,李碧上網搜資料,找證據,并時不時試探丈夫對“同志”話題的反應。
被恐懼反復折磨的李碧終于忍不住和丈夫攤牌:“為什么你的抽屜一直鎖著?里面裝著什么東西,我要看!”當丈夫再三強調里面裝著錢時,李碧當著他的面翻出一抽屜的碟和書刊,質問:“你是不是喜歡男人,為什么你不看女人看男人!”
束手無策的丈夫只能再三辯稱:“我比較瘦,喜歡看強壯的男人。”直到李碧哭著提出要離婚的時候,丈夫才“讓步”,承認自己最多是雙性戀,提出要去看心理醫生。
“他還是不想離婚,不愿意正視自己的性取向。之后兩個月,他每天都很躁動,對我動不動就發脾氣。今年7月,我正式提出離婚。勉強沒有幸福。”李碧說,那是最難的一段日子。兩個人都很痛苦,丈夫甚至一直哭,哀求著不要分開。“你知道那種感覺嗎?夫妻3年,無愛無性,就像兩個陌生人住在同一個屋檐下,那種歇斯底里的痛和絕望,難以描述。”
如今,自嘲“凈身出戶”的李碧偶爾也會回望埋葬在這段“謊言”婚姻里的最好的青春,也會假設,如果當時不是想要平淡生活而選他,今日結果會怎樣。可是她知道,生活沒有如果。
無望的掙扎
“同妻”努力打扮試圖挽回“同志”丈夫,夫妻關系卻更糟
和李碧一起參加活動的,還有一位很沉默的“同妻”劉瑜。她們在“同妻”QQ群上認識,惺惺相惜,成了朋友。
李碧說,大多數“同妻”都是被謊言帶進一段婚姻,只因丈夫要掩蓋同性戀的真相,或者為了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每個“同妻”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是同樣的一點是,她們走出迷茫需要很長時間,尤其是有了小孩的。
坐在一旁的劉瑜點點頭。
劉瑜和同性戀丈夫育有一個3歲小孩。婚后不久,丈夫就選擇“出柜”,坦白自己的性取向。然而,對同性戀完全沒有概念的劉瑜每次都當丈夫在開玩笑,盡管她常常有一種怪異的感覺——人家說夫妻心連心,自己卻從來感應不到對方。
今年8月,丈夫又提起這件事,并讓她上網看,還在QQ上傳給她同性戀的照片。點開照片那一刻,劉瑜直言“嚇死了,心好痛,頭很暈。”
接下來的一個星期,劉瑜一整晚一整晚地睡不著覺,連續三四天粒米不沾。她形容“像死了一樣”。當丈夫向她承諾,“給我一年時間改。我們不要聯系,我改好了就會回來找你”時,劉瑜依然想著“要一起努力”。
然而,謊言像泡沫,一個一個被戳破。“他一開始跟我說,沒有和同性發生關系,后來又承認有。他說要改,實際上沒法改。”她下定決心要離婚。
李碧說,“同妻”有一個QQ討論群,“同妻”們在這里傾訴共同的悲慘遭遇。除了遭受長期的冷暴力外,更有不幸的女性要忍受丈夫的拳頭——但有些”同妻“為了孩子選擇隱忍不愿離婚,還有的甚至想盡一切辦法希望把丈夫的性取向扳回來。在她們的意識里,嫁給男同性戀,是不能言說的恥辱。“有一個‘同妻’,每天都打扮得很漂亮,希望吸引住老公。我們也只能支持她。但是3個月過去了,夫妻關系變得更糟糕。”李碧舉例說。
“我們希望,‘同妻’們一定要清醒,承認吧。幸福遠比面子更重要。他對你沒有愛,接吻、做愛都只是應付。”李碧直言不諱。
痛苦的選擇
妻子拒絕離婚左右為難。對同性戀圈子越陷越深,卻又不敢放開去愛
但是,并非所有“同志”都有心欺瞞。30多歲的“同志”張華結婚6年多,正在為“妻子不想離婚”而苦惱。
27歲那年,張華和同在工廠的同事結婚,很快有了小孩。然而,小孩還未滿一歲的時候,張華終于找到了自己“新婚時一點也不激動”的原因。
張華說,自己從小在農村長大,根本沒有接觸過什么是同性戀,只知道自己對男性有一點點愛慕。在確認自己性取向之后,家人卻認為自己中邪、生病了,張羅著為他拜神驅魔。“改變不了就是改變不了。”
“一開始想離婚,但是妻子堅決不同意。現在第二個小孩都5個多月了。一說離婚,妻子就會問我,難道你不覺得單親家庭更痛苦?我完全不知道怎么處理。”張華說,自己建議妻子上網搜索同性戀的資料,但是妻子堅決不看。如今張華只希望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影響。
湖北人陳東和張華略有不同,他是一名雙性戀者,但是他的困擾越來越大。“我和妻子相處得還不錯,但是發現自己越來越冷淡妻子。對同性戀圈子越陷越深,卻又不敢放開去愛。”
和妻子分居兩地的陳東難掩自己對妻子的愧疚。“她有時候深夜會發短信給我說‘我想你了’,但是我只愿意回‘我也一樣’,‘想你’就省了,我不想騙她。如果妻子愿意離婚,我想回歸單身。但是我現在不敢說,她肯定接受不了。”
妻子的呼吁
不要罵他們是騙子,其實他們也很苦,但希望“同志”不要走進異性婚姻
聽陳東講完自己的經歷,所有人都若有所思。
兒子是同性戀的廣州阿姨徐媽媽突然拋出一句感慨:“我想我兒子對我說的話是對的。”
像徐媽媽一樣,坦然接受兒女是同性戀、并參與活動的父母,越來越多。
“兒子‘出柜’的晚上,我們聊了整整一夜。他是家族的獨子,傳宗接代的寄托全在他一人身上。我們請求他,我們接受你‘出柜’,你能否先結婚、生個孩子,再離婚?”徐媽媽說,當時兒子直接拒絕了,兒子告訴她,“這個問題我想過,但是這不應該,也很不道德。活在謊言中的人,會傷害自己,會傷害對方,也會傷害自己的下一代。”
徐媽媽的發言,像往壓抑的現場扔了一個手榴彈,炸出一個大洞。現場不少“同志”紛紛表達訴求“支持同志平權”。
“同志”小卓直言:“‘同志’的社會能見度不高,不受世俗、法律的承認,這導致更多的‘同志’去找異性結婚。如果‘同志’得到更平等的對待,會有更少的人選擇去欺騙。”
把父親帶到現場的“同志”阿達則坦言,現在社會對同性戀的寬容度已經大了很多,但問題在于,“同志”們是怎么認識自己,想要什么樣的人生。“女人是個好東西,體貼顧家,但是你沒有辦法給她愛。‘同志’們不應該既享受了男人的性,又想要現妻的愛。”
“不要罵他們是騙子,其實他們也很苦。”徐媽媽對李碧說,希望社會不要把這些走進婚姻的男同性戀想得太壞,他們也是迫于社會和父母的壓力。大家可以互相幫助,不要成為敵人。“但是,有一點是不變的,我們希望‘同志’不要走進異性婚姻。”(應受訪者要求,文中皆為化名)南方日報記者 趙琦玉 陳楓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