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工作人員在現場介紹中國天宮瓶的創意和制作工藝。新華社發
“神舟八號”飛船返回艙21日在其“娘家”———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正式開艙,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畫像、《錦繡瀟湘》系列作品、2009年中美老兵和平論壇《和平頌》書法作品、社會公眾“夢想芯片”、一批農作物及花卉種子等與飛船同游太空17天的“乘客”逐一亮相。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當天在北京航天城舉行“神舟八號”返回艙開艙儀式,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牛紅光,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文寶、副主任王兆耀和楊利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袁家軍等出席儀式,并將艙內取出的搭載物品返送相關搭載單位。
牛紅光致辭說,神舟飛船的搭載物品記載和見證了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已經成為載人航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神舟八號”飛船搭載的物品,既有充滿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工程特色的文化作品,又有宣傳載人航天成就、普及載人航天知識及傳播載人航天精神的社會公益活動成果,還有包含時代特征、承載廣大民眾美好心愿的太空賀卡和祝福芯片,是中國載人航天努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繁榮的重要舉措。
“神舟八號”返回艙開艙儀式上,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監制的交會對接任務陶瓷藝術品“中國天宮瓶”正式問世。中國天宮瓶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于9月29日“天宮一號”發射圓滿成功之日研發成功;“空間交會對接任務陶瓷藝術品搭載專用證物”隨“神舟八號”飛船遨游太空;它由中央美術學院馬剛教授設計,中國陶瓷工藝美術大師鄧文科等50余名專家參與制作,在紀念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交會對接任務圓滿完成的同時,創制出中國航天文化傳世百年的陶瓷精品。
據悉,“神舟八號”飛船搭載的科學實驗物品在主著陸場已取出中德合作空間生物實驗項目等一部分,另一部分則在正式開艙時取出。中新 新華社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