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如果說69年前的延安文藝座談會,在“文化為什么人服務”這一重大立場上實現理論突破,那么十七屆六中全會,則在文化改革發展“該走什么路”、“朝著什么樣的目標邁進”的戰略上指明了方向。
——27日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載入史冊的文化里程碑——一論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
N據新華社電
新華社25日受權全文播發了10月18日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我國文化改革和發展的行動綱領,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
推進公民道德建設
《決定》指出,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引導人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決定》指出,深化政風、行風建設,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堅決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堅決糾正以權謀私、造假欺詐、見利忘義、損人利己的歪風邪氣。把誠信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加大對失信行為懲戒力度。
全國政協委員、人文學者李漢秋說,弘揚主流道德觀念,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有效途徑。
縮小城鄉文化發展差距
《決定》指出,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要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
《決定》指出,要以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為重點,加強縣級文化館和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設,深入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擴大覆蓋、消除盲點、提高標準、完善服務、改進管理。深入開展全民閱讀、全民健身活動,推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送歡樂下基層”等活動經常化。
提高文化財政支出比例
《決定》指出,保證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
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江藍生說,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以財稅體制改革,以及教育、醫療、住房等公共福利體制改革為配套。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