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廣州日報
“內地品牌的服裝價格漲得兇,都快趕上國際一線品牌了。”國慶假期過半,各大商場使出渾身解數促銷,但顧客對服裝價格過高的抱怨聲并不少。到底是什么推高了國內品牌的服裝價格呢?很多銷售人員都會告訴你說:“原材料和人工成本都上漲。”但這只是表面現象,有百貨公司的負責人透露:服裝成本價只占標價的兩三成。國內品牌服裝價格漲得兇還有其他原因。
百貨商場頻促銷供應商被迫漲價
記者調查發現,以前商場里普通品牌的衣服基本還是以三位數為主,現在隨手拎起一件毫不起眼的薄羊毛衣,標價在千元以上的并不少見。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一季的秋冬裝平均比去年同期上漲了20%左右。
究竟是哪些原因助推衣服鞋類價格暴漲?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名服裝廠老板告訴記者,近兩三年來,服裝企業的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兩者疊加漲了40%以上。不過,也有知名百貨公司總經理向記者透露,服裝的成本價撐死占標價的30%。
廣東省流通業商會執行會長黃文杰為記者解剖了服裝的價格構成,一件服裝,標價的1/3是屬于廠商的,而廠商的利潤可達到一半,也就是說,一件服裝,只有標價的1/5~1/6是成本價。“在進入品牌代理商階段后,價格開始大幅飆升。其余的1/3是屬于批發商或代理商,不過做直營的廠商也擁有這一部分,零售渠道成本占據最后的1/3。”
為了打開銷路,很多服裝品牌都會想方設法進駐百貨商場。國內百貨商場大部分實行聯營扣點,即售價中扣除一定的點數給百貨公司。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百貨公司的扣點為15%~35%不等,具體點數根據百貨公司的影響力和品牌的實力不同而定。
第一商業網總裁黃華軍則將近年服裝價格漲得兇的原因之一指向商場頻頻舉辦的折扣促銷。“以前,一個季度最多兩次深度促銷,但是如今,一個月一次深度促銷是很正常的事,而且折扣可低至兩三折。這些都需要品牌供應商讓利,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供應商只能拔高原價。”
披上“洋外衣”馬上身價倍增
更重要的原因是服裝品牌的定價策略。“國內服裝價格大幅上漲,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近幾年國內服裝品牌爭相走高端路線,價格也開始與國際接軌。”黃文杰說,很多國內生產者為了抬高身價,紛紛在國外購買或注冊洋品牌,將自己包裝成國外的品牌,而披上“洋外衣”的國產貨隨即身價倍增。據保守估計,目前百貨公司有三成左右的服裝品牌是“假洋品牌”。有業內人士還透露,這幾年服裝品牌紛紛走高端路線,與百貨公司的引導不無關系。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商場更加青睞定價高的高端品牌。
價格與國際接了軌,質量與設計是否能夠同步呢?記者調查發現,不少服裝企業并未在品質上下足工夫,這也讓在意性價比的消費者十分反感。
廣東省流通業商會執行會長黃文杰也表示,國內服裝品牌質量和設計的上升還需要過程。“國內服裝業應該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過渡,要靠設計和品質獲取廣泛的市場和更高的利潤空間。”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