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誠公館變為某樓盤“豪華餐廳”,參觀者被禁止入內
今年5月以來,故宮建福宮內建私人會所、南京美齡宮對外承辦婚宴陸續被媒體曝光,而記者最近在部分省市調查發現,文保單位讓位地產開發以及變身別墅、餐館并非個別現象,文物古建正被經濟利益所裹挾,其保護狀況令人擔憂。
調查
文物古建被侵占 私人開發勢頭猛
在北京朝陽門南小街樓群的夾縫里,有一處陰暗的平房小院,系清代私家園林“蓮園”。據北京建筑學會古建園林《北京現存明清宅園調查報告》記載:蓮園面積原本3600平方米,院內有游廊、花廳、水池、亭榭,疊石林立、曲徑通幽,是中國傳統文化在造園藝術中的代表,有很高的鑒賞價值。
然而,記者日前走進蓮園,發現門口雜草叢生,里面正進行大規模施工,古房舍被拆得面目全非。附近的居民對記者說,由于私搭亂建和拆遷征用,蓮園目前僅剩不到500平方米,其中的幾個院子早就是私產了。北京民間文藝家學會理事包世軒等古建專家認為,建在北京舊城內的私家園林實屬罕見,而現在的蓮園毫無造園章法、原貌盡失,實在令人痛心。
南京江寧區的將軍山,因明代歸葬開國大將沐英及其后代子孫靈柩,形成一座規模宏大的“明代功臣墓葬群”,屬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然而,記者在現場看到,開發商在墓葬群內及周邊大興土木,山坡被推平,墓碑被移走,周圍地勢已被墊高,墓道上鋪設了地磚。沐英子孫墓已被掩埋在獨棟別墅的綠地下面。
比這更為不幸的是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劉伯承舊居。80多年前,劉伯承等先輩在此成立中共重慶地委軍事委員會,并發動“瀘順起義”。如今,這一舊居變成了“光架架”,不僅垃圾遍地,周邊土地也被建筑擋板圍起。
同是重慶文保單位的陳誠公館,現已變身為每平方米售價兩萬元左右的某樓盤“豪華餐廳”。據介紹,這里可同時容納近200人就餐,人均消費600至800元。
中國文物學會文物鑒定委員會副會長張寧等專家認為,當前全國文物古建被占用的情況比較普遍,保護狀況令人擔憂。
專家
公共資源商業化 文物監管難度大
專家指出,從法律上講,我國文物保護法只規定對文物古建要“合理利用”,但無“合理利用”的具體標準。
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周學鷹表示,文物古建變身別墅、餐館,暴露了文物保護與商業開發的現實矛盾,“從目前狀況看,利用有些過度,而管理明顯滯后”。
最頭疼的是文物產權歸屬復雜問題。據張寧介紹,目前我國文物古建被用于商業開發有兩種形式:一是“公家的”,如故宮、避暑山莊、美齡宮等直屬于政府部門或被政府部門占用的文保單位;二是“私人的”,如因歷史遺留問題被企業和居民占用,或被某些經營者租賃使用。
張寧以蓮園為例分析說,區級文保單位內建筑房屋的產權屬于誰?房租收入歸誰所有?將公共文化資源租借給集體甚至個人使用的合法途徑是否有章可循?這些問題都值得深入探究。
北京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歷史原因,文保單位的產權各不相同,有的產權已劃撥或經過審批,如頤和園是公園管理中心下轄單位,香山、天壇、日壇歸所在區縣管理,孚王府歸中科院,段祺瑞府歸人民大學等,這些文物一旦用作商務經營,文物部門監管難度大、效果差。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