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崔吉俊主任昨日上午對媒體宣布,天宮一號發射任務將選擇在9月29日至30日之間進行。據航天專家黃春平、徐克俊等介紹,天宮一號發射的最佳時間已確定,最佳發射窗口為29日晚上9點到9點半之間,目前一切工作都按這個時間點進行準備。另據新華社消息,25日下午,天宮一號飛行任務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了全區聯合演練。結果表明,各系統組織指揮順暢,技術狀態正確,參試設備工作正常,具備發射條件。
關鍵詞:燃料加注 將在29日進行
黃春平告訴本報記者,星箭組合體成功轉場進入發射塔后,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方面需要做的事情不多,基本上就只需等待發射,而火箭方面則還需進行箭地聯合測試,如果測試順利,而且天氣允許,就可以加注燃料了。
據悉,每次發射,火箭都會出現一些在普通人看來不成問題的問題,即使已經做了冗余設計,但航天人還是不放過任何一個微小的偏差,直到問題得到充分解釋和補正為止。
可灌滿一個泳池
黃春平說,因為是晚上發射,所以這次加注只要在29日白天進行,不必提前一天。到時,共將加注共計450多噸燃料。
450噸是個什么概念?發射場副總設計師鄭永煌告訴本報記者,450噸燃料裝在12個儲藏箱里,每個儲藏箱都相當于一個標間大小。他用更形象的語言比喻說,相當于20米乘以25米的泳池儲滿了燃料。
關鍵詞:天氣 寒流即將來襲
目前最大的變數還是天氣。昨日,東風航天城上藍天白云,偶爾感覺到微風,溫度達20多攝氏度,然而,風和日麗之下正醞釀著一場強烈的寒潮。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氣象分析室科研人員介紹說,接下來的天氣情況比較復雜,他們正全力以赴,密切監測、預報天氣的每個細微進展。據預計,29日晚上不利天氣因素應該可以消除。
記者手記
25日 晴
航天“歸零”精神
這是到航天城的第一個白天,風和日麗。上午,到航天城專家云集的神舟賓館和飛天賓館找專家,在神舟賓館門口意外邂逅了4位總師:載人航天火箭系統原總指揮黃春平、載人航天火箭系統原總設計師劉竹生、載人航天發射場系統原總設計師徐克俊、載人航天飛船系統原總設計師戚發軔。下午和晚上,對發射場系統副總設計師鄭永煌等專家進行了訪談。訪談中,專家都不約而同地談到一個詞——歸零,也不約而同地談到一個事件——7·23動車事故。
航天專家黃春平解釋說,歸零就是在遇到問題和故障后,搞清楚故障的原因,有效解決故障問題并舉一反三查找其他系統是否也存在隱患,同時在管理上明確責任、嚴肅處理并制定規章防止再發生類似錯誤。正是憑著這種嚴謹細致、認真負責的精神,航天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科技奇跡。
讓我意外的是,專家們并不是守著自己的專業領域不聞世事,他們主動跟記者談起動車事故,對事故的調查和處理至今沒有結果感到不解。黃春平說,動車事故的調查其實一點都不復雜,關鍵是不是真心在做。他認為,由監管部門和業內專家去調查是不對的,因為他們都是利益相關者。黃春平說,對于公共交通工具及其輔助設施,應該用保障航天員生命安全的精神和要求來做。他提議,應該請航天專家按照技術和管理雙歸零原則,對動車事故進行調查,盡快拿出一個結論,并拿出真正有效的應對措施。中科院專家張善從說,查清動車事故,其意義一點不比天宮一號的成功小。
獨家報道
正為空間站研制新型火箭長征五號和七號
天宮一號是一個實驗性空間實驗室,因為目前各型號的火箭推舉力有限,因此天宮一號的重量只有8噸多。按照計劃,中國將在2020年建立自己的空間站,而空間站的重量將在60噸左右,其中核心艙重量會在20噸左右,而貨運飛船重量則大概達十幾噸。航天專家黃春平告訴本報記者,為此,中國已經立項研制兩款新火箭,分別是長征五號和長征七號。長征五號的最大推力將達25噸,主要用于發射空間站主體艙體如核心艙和試驗艙等,而長征七號推力在十幾噸,主要將用于發射貨運飛船,為我們自己的空間站運送補給。黃總說,目前,這兩項研制工作進展順利,已經進入初樣研制階段。在2020年前,載人航天工程的飛行器包括將來的天宮二號、三號和以后各系列的神舟飛船,都將使用御用火箭長二F。
長二F作了三大改進
這次借助長二F火箭飛天的天宮一號,跟以往的神舟飛船相比,在重量和體積上都有變化,比神七更重更寬,為此,長二F火箭專門為此作了不少改進。從大類上,改進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整流罩作了修改,加大尺碼;二是推進力作了改進;此外,在控制系統方面更是作了較大的改動。
神八火箭
已經運抵酒泉
中國載人航天火箭系統顧問組組長黃春平昨日告訴本報記者,與天宮一號進行對接的長二F火箭已乘專列于24日傍晚抵達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八擬按計劃于11月初發射。
據專家介紹,天宮一號原定8月30日發射,而神八則在11月初發射與其對接?,F在,由于天宮一號發射推遲,而神八的計劃并未改變,發射場工作人員必須在這次任務后迅即轉入神八的工作,因此發射場一線人員的國慶休假也將取消。
□花絮
歐空局專家造訪發射場
昨日,記者在航天城內多次邂逅兩位外國朋友,不少媒體朋友對此甚感好奇,戒備森嚴的發射中心怎么會有外國人。據悉,這是有關部門邀請的歐洲太空局專家。據悉,歐美一直對中國載人航天尤其是馬上要進行的對接和空間實驗室建設很感興趣,多次提出參觀要求。據了解,這兩位專家將在發射前離開。(N本網特派記者謝秋蓮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報道)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