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人民日報
一份中國內地“稅負痛苦指數”位居全球第二的《福布斯》全球稅負痛苦指數排行榜近期在流傳。人民日報昨日刊文稱,實際上這個榜單是2009年的。多位專家受訪時表示,痛苦不痛苦,不在于稅負高低,而在于政府收來的錢都拿來干了些什么。
指數 是兩年前發布的
福布斯美國總部編輯部的亞歷山德拉·多蒂(Alexandra Talty)告訴記者:福布斯最新的稅負痛苦指數是在2009年發布的,今年尚未發布稅負排行榜。據她介紹,該指數的統計方法是根據各地區最高檔次邊際稅率將公司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財產稅、雇主交納的社會保險稅、雇員交納的社會保險稅、增值稅匯總而得。2009年該雜志發布的“稅負痛苦指數”榜單中,中國稅負痛苦指數為159,在公布的65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列第二。
中國社科院財貿研究所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認為,該指數在反映稅負高低問題上有缺陷:一、指數選取的名義稅率不等于實際稅率,實際稅率往往比名義稅率低。二、最高的邊際稅率只適用很小比例的納稅人。三、簡單相加的假設前提是對每個稅種賦予同等的權重,而這一假設與實際情況相差很大。
中國宏觀稅負低于發達國家
張斌介紹,目前國內研究者將中國宏觀稅負指標分為三種:小口徑宏觀稅負,即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2009年,中國小口徑宏觀稅負為17.46%。中口徑宏觀稅負,指一般預算收入,即通常所說的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2009年,中國中口徑宏觀稅負為20.1%。大口徑的宏觀稅負,指全部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除一般預算收入外,還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包括土地出讓收入)、社會保險基金繳費收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等。2009年,中國大口徑宏觀稅負約為31.4%。
國際宏觀稅負口徑與我國大口徑計算方式相似,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朱青說,2007年,發達國家宏觀稅負平均值為45.28%,發展中國家宏觀稅負平均值為35.6%。按照該標準,2009年中國大口徑宏觀稅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張斌認為,稅負是重還是輕,不能做簡單的國際對比。宏觀稅負關鍵不在于收多少,而在于預算制度的完善和財政支出結構的改善。
朱青說,應該使稅款最大程度地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