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新京報
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 日前,有媒體報道,陜西省政府為一礦產權糾紛案函告最高法,懇請不要維持原判。8月30日,記者了解到,此案已二次宣判。判決書顯示,陜西省政府所持觀點得到支持。另據了解,此前一審勝訴的凱奇萊公司法人代表,已因涉嫌虛報注冊資本罪被逮捕。
【回放】商人勝訴省政府不滿
這起備受關注的行政干預司法案的當事雙方分別是,陜西省政府下屬的西安地質勘查開發院和一家名為凱奇萊的私人公司。兩者對簿公堂,并引來陜西省政府出面干涉,源自對一塊儲煤15億噸煤田勘查合同的糾紛。如今,這份合同背后隱藏的財富數以千億。
2003年8月25日,凱奇萊公司與西勘院就勘探“橫山縣波羅—紅石橋煤礦”一事簽訂合同,凱奇萊占股80%,西勘院占股20%。一年后,在勘查地點發現儲煤15億噸的煤層。
變故發生在發現煤層之后。2005年,西勘院發文要求終止合同,核心理由為該合同與省政府21次會議紀要不符。同年11月8日在時任陜西省省長陳德銘的過問下,雙方同意繼續履行合同。一年后西勘院單方就上述煤田與一香港公司簽署了新的勘查合同,凱奇萊公司就此上訴至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要求繼續履行2003年簽署的合同。
2006年10月,凱奇萊公司一審勝訴,西勘院上訴至最高人民法院。2008年,陜西省政府向最高法發出公函表示,“若維持省高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將會產生一系列嚴重后果。執行一審判決將造成大量國有資產流失。”一年后,最高法撤銷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判決發回重審。2010年8月2日,中國青年報以《公函發至最高法 誰在干預司法》為題,對此事進行報道。
【進展】再審敗訴后商人被逮捕
現年53歲的趙發琦是凱奇萊公司的法人代表,他說,自中國青年報報道凱奇萊公司與陜西省政府之間的官司后,倒霉事就接連不斷。
2010年8月21日,陜西省榆林市工商局以虛報注冊資本為由對凱奇萊公司進行了5萬元的處罰。2010年至2011年,陜西省工商局先是撤銷榆林市工商局的處罰,隨后決定注銷凱奇萊公司的工商登記。
2011年3月30日,陜西省高法判定一審勝訴的凱奇萊公司敗訴。
2011年8月19日,陜西省榆林市公安局逮捕了不斷上訴的趙發琦。據逮捕書顯示,趙發琦被捕是因為涉嫌虛報注冊資本罪。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