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圖片
焦慮,來自欲望還是壓力?
工作壓力大,辦事不容易,結婚不輕松……我們都期望生活更好些,但現實世界并不那么隨心,人生充滿著不確定性。求學就業,尋醫問藥……但凡生活中遇到難題,都離不開“關系”:找同學,托朋友……這往往讓人心力交瘁
升職難,堅守還是離開?
●個人升職不容易,但如果競爭過程公開、透明,會減少很多抱怨和爭議。升職過程中的一些“潛規則”讓人們焦慮
劉書是國家某部委的一名科級干部。去年,他所在的處室有一位副處長外調其他部門,留下一個職位空缺。劉書覺得,自己無論從資歷還是業務等方面,都應該是副處長的不二人選。周圍的同事也大多這樣認為。
但人算不如天算,公布副處長人選時,劉書傻眼了:一個比他年輕很多的同事當上了副處長。他表面上若無其事,心里卻非常想不通:“我在單位干這么多年,一直任勞任怨,業績也不錯,對領導也恭恭敬敬,為什么不能被提拔?”
自此之后,劉書的心態發生了變化:當初剛上班時,他不知疲倦、熱情洋溢,如今,一上班就盼下班。工作干得還有什么勁?對交給他的任務,能推就推,不能推的就敷衍了事。
升職,意味著能力被認可,意味著更高的薪酬。但是,現實很殘酷,因為在任何一個單位內,領導崗位總是少數,大多數人只能從事一般工作。無論你多努力,也難以突破瓶頸、再上一層樓。
在國家某部委任職處長的張元說:“在我們單位,升到處級職位不是難事。但再想往上晉升,就非常難了。到這個層面,就不是個人想不想、努力不努力的事。”
既然如此,何必自尋煩惱,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不好嗎?
“這話說得容易,做起來很難。”張元說,“別的不說,單說看著周圍的同事升職,自己卻遲遲不動彈,心態總會有些變化。”
升職不容易,在任何時候、任何單位都一樣。但專家認為,如果升職競爭是一個公開、透明的過程,就會減少很多抱怨和爭議。反觀當下,升職過程中存在種種“潛規則”,讓人們摸不著頭腦,不敢相信單憑能力就能升職,反而不得不借助請客、送禮、拉關系、套近乎等行為去迎合領導,焦慮之感由此而生。
如果升職無望,應該選擇堅持,還是離開?這是一個“兩難”話題。
有人說,升職無望就要調動,豈不太浮躁了?在一個崗位上應該堅守,要有恒心,直到做出成績為止;也有人說,明知升職無望還堅守,堅守什么呢?“樹挪死,人挪活”,換一換環境也許能闖出新天地。
劉書的妻子是一家外資企業的銷售主管,每月收入2萬多元,經常開玩笑對他說:“你每月就這點死工資,升職無望只是‘混日子’,這樣的工作又有什么意義?”可是,究竟要不要離開,劉書拿不定主意。他說:“作為公務員,至少有一定社會地位。真要放棄這一切,有些不舍得。再說,辭職之后自己又能干什么呢?”
辦事難,為啥總要“找關系”?
●一些人不管遇到什么事,總喜歡托人情、找關系,說明社會規則有漏洞可鉆。這給沒“關系”、沒“背景”的普通大眾帶來焦慮感
這幾天,在中央某機關工作的黃義有些煩。原來,老家一個親戚打電話說,由于超生了一個孩子,他們家要被縣計生部門罰款5萬元。親戚問黃義有沒有“門路”,幫他們說說情,能不能不罰款或者少罰款。黃義說:“我在單位只是一個小科員,老家的人還以為是多大的官,什么事都能替他們辦。再說了,就算我真認識老家的一些朋友,也很難為他開這個口啊!”
黃義說,自他進入這家中央機關工作,老家就不斷有人找他辦事,有次親戚家里丟了一輛電動三輪車,也給他打電話,問“認不認識縣公安局的人?能不能讓他們快點把電動車找到?”這弄得黃義哭笑不得。
如今,一些人不管遇到什么事,總喜歡托人情、找關系。不這樣做,他們就覺得不踏實,就會很焦慮。這已經成為一個典型的社會問題。例如,一旦在路上闖紅燈被交警攔住,就習慣性掏出手機,趕緊找熟人疏通關系,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至于上學就業,尋醫問藥……但凡生活中遇到難題,就更離不開“關系”:找同學,托朋友……總是讓人心力交瘁,焦頭爛額。似乎不動用“關系”,就沒有安全感。
我們不必責備這些“找關系”的人。人們習慣性地“找關系”,說明社會規則有漏洞可鉆。
“不找關系,辦點事還真難。”廣東一家玩具企業老板陳偉強說,去年底,他去當地工商局辦某項手續,折騰了兩天也沒辦完。無奈之下,他通過朋友找到有關負責人,半小時搞定。陳偉強說,有時候落實一個項目,按程序審批至少要一周,多則一個月,但找熟人一兩天就能搞定。“雖然找關系也要花錢,但比起項目的運營成本,就不算什么了。”
前一時期,城市白領逃離“北上廣”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一些白領認為大城市里生活壓力太大,居之不易,還不如到二、三線城市發展。但據媒體報道,一些人到了小縣城工作,卻發現自己并不適應,又逃回大城市。為什么?因為小縣城是一個熟人社會,在那里做事更要講關系、論人情,“拼爹”現象更嚴重。
專家認為,講人情、論關系在中國源遠流長,這跟歷史、文化等都有關系,短時間內很難改變。但如果“關系”的運行超出人情層面,到了破壞規則甚至違法亂紀的程度,就會讓人惶恐不安。在社會轉型期,有更多的真空地帶讓人情可以被當作交易的籌碼,人們更加傾向于“暗箱操作”、不守規則,這嚴重影響社會公平,給“無權無勢”、沒“關系”、沒“背景”的普通大眾帶來更多焦慮。
結婚難,理想伴侶在哪里?
●部分白領工作忙,交際窄,難以遇到合適的結婚對象;也有一些人對另一半要求過高,給自己增加難度
在北京某事業單位工作的30歲的趙晶仍然單身。2008年跟男朋友分手后,趙晶也接觸過一些異性,但都沒有結果。趙晶說,以前自己不怎么在乎戀愛的結果,覺得自己高興就好,但沒想到自己轉眼就變成了“必剩客”(網絡上對29到30歲之間未婚人士的稱呼)。看著周邊的朋友們成雙成對,有的還有了小寶寶,心里就會覺得空落落的。
“有些著急。”趙晶說,“但結婚必須得找有感覺的人,總不能湊合著過吧?”
眼下,很多人跟趙晶一樣,既著急結婚又找不到合適的人,這也催生了很多相親活動。電視上,《非誠勿擾》、《幸福來敲門》等相親節目火爆;網絡上,百合網、世紀佳緣網等點擊量屢創新高;現實生活中,聯誼會、相親大會等活動更是人氣火爆。為結婚而焦慮,成為都市男女的一種普遍心態。
專家認為,年齡越大,戀愛機會將越少。與此同時,來自家人和社會輿論的壓力,加劇了大齡單身人士的“不快樂”情緒。
找一個合適的另一半,為什么那么難?
趙晶說,現在工作十分忙,業余生活比較單調,并沒有太多的機會結識陌生朋友。“我的工作性質還屬于接觸人比較多的,但大多屬于泛泛之交,難有深入了解。”趙晶說。
要求高是另一個重要原因,這在女孩身上體現得更為明顯。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很多女孩都想找事業有成、品貌端正、性格相投的對象,但條件真正好的男士并沒有想象得那么多。一些女孩提出的條件過于苛刻,更增加了找到合適伴侶的難度。
比如,有一位女孩表示,她喜歡吃油炸食品,希望找有同樣愛好的男朋友;另一個女孩表示,自己很喜歡玩、喜歡聊天,男朋友也應該愛玩、愛聊天……如果要求這么高,不允許存在一點點差異,怎么能找到戀愛對象?
此外,結婚成本高也困擾著很多年輕人。買房、買車、拍婚紗照、請婚車、擺婚宴……結婚的花費越來越高。據有關機構測算,受食品漲價等因素影響,上海婚宴的平均花費就從2009年的6.6萬元漲到今年的8.9萬元,每年上漲12%—15%,甚至連喜糖的價格都漲了8%。結婚成為不少年輕人“不能承受之重”,不得不“裸婚”。不少人說,城市生活壓力這么大,如果不想接受“裸婚”,只能等物質條件成熟了再說吧。(本文采訪對象均用化名)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