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官窯地位高 哥窯最神秘
宋代五大名窯官窯居首,哥窯第二;但哥窯窯址至今未發現
官窯和哥窯有什么不同呢?有關專家做出了詳細解釋。“官哥汝定鈞,一片值千金。”據南京古代藝術品研究專家盛華杰介紹,“宋代五大名窯” 哥、 定、(官、 汝、 鈞)中,官窯被排在首位,這是因為官窯是皇家官府直接營建的,所以官窯的地位比哥窯高。
官窯有北宋官窯、南宋官窯之分。北宋汴京的官窯青瓷,其形制、釉色、工藝等均與汝窯有共同之處。南宋官窯,是北宋汴京官窯的繼續。
和官窯相比,哥窯排在第二位,也歷來受到宮廷、達官貴人、收藏家、鑒賞家、考古學家等的重視和關注,但迄今未找到確切窯址。哥窯瓷器非常珍貴,據統計,全世界大約僅有一百余件,主要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等著名博物館,數量遠少于元青花的存世數量。
由于哥窯的窯址至今尚未發現,目前仍無法揭開其神秘面紗,可以說,哥窯瓷器是宋代五大名窯中最為神秘的。
【揭秘】
故宮用明清瓷器“換”盤子
發掘者季士家:當年這批瓷盤就是我清理出來的,墓室里還出土了一批精美玉帶
談起上世紀70年代出土的汪興祖墓,南京市博物館這位文物專家說,自己是上世紀90年代才到館里的,只知道當年主持發掘的是李蔚然先生,“當時他是文物保管委員會副主任,是一位著名的文物考古專家。不幸的是,他已經去世多年”。
經過打聽,記者了解到季士家先生曾參與過當年汪興祖墓考古發掘。采訪中,季士家還氣憤地表示,前天他看見有媒體報道說采訪過他,還把他的名字搞錯了。
他告訴記者,當年他就在朝天宮工作,“記得是1970年的10月,中央門外張家洼附近一小土山的南麓上,發現了這座墓。當時一位農民報告,說在自家地里意外發現一座古墓,我和李蔚然一起立即趕赴現場。這批瓷盤就是我清理出來的,當時整齊地摞在墓室的右墻角。同時,在墓室里還出土了一批精美玉帶。我和李蔚然把出土文物包了兩個大包,用肩膀扛著走下了山坡。”“不得了呀!這批東西在考古簡報公布后,震驚中外。故宮方面得知消息,主動提出要用明清瓷器和我們交換。”他說,故宮當年是用一堆明清瓷器換得了其中兩只盤子。
【焦點】
破損的瓷盤真能修復嗎
專家稱想完全復原難
故宮方面表示,破損的瓷盤在現代技術下完全可以修復到基本看不出來的程度。對此,季士家認為,好好的盤子,“ 分成了6瓣,雖然故宮表示有能力修復,那也是壞的呀!我們有句行話叫‘瓷器帶毛,不值分毫’。再高科技的修復,都不可能復原成原樣。”
南京文物修復專家汪桔生先生認為,修復并非很簡單。他說,依他的經驗看,如果是南宋的瓷盤,經過這么多年,胎底質地如何?釉色附著程度怎樣?破裂的斷面吻合面多大?等等,“不能隨便說修復就修復,必須慎重”。
他指出,如果是擠壓破損,那么肯定會有碎狀殘缺,“這個活兒是要看修復專家的功底的,弄不好還不如不補,已經備受創傷的高等級文物,再也經不起折騰了”。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