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央視 綜合
核心提示:
一年前的一場泥石流,造成了一場1471人死亡,294人失蹤的巨大災難。這場災難是生態長期遭受破壞的一種必然。而今天,就在這場巨災發生的地方——甘肅舟曲縣,卻仍在大肆上馬小水電,千座水電站中,有68家在舟曲縣審批立項,但就是這些項目,也并沒有經過環評審批和地質災害審核。
小水電建設的惡果已在顯現,大小泥石流不斷發生、地表塌陷……舟曲招商局卻表示,大舉修建水電是為了招商引資,負面效應可謂“微乎其微”。
上馬小水電站是“不要命”
2010年8月7日晚,甘肅舟曲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災害造成1471人死亡,294人失蹤,2500多人受傷。
當地居民和專家一致認為,生態破壞是這次災難的一個重要原因。舟曲曾是藏鄉江南,山上多是郁郁蔥蔥的大樹,很少發生泥石流,但在這次災難發生前二三十年,當地亂砍亂伐、毀林建設之風盛行,全縣森林面積每年以10萬平方米的速度減少,生態環境遭到超限度破壞。
8·7舟曲特大泥石流后,中央和甘肅省投入資金50.2億元,用于舟曲災后重建、恢復生態。
然而,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兩位八旬老地質學家,從一個偶然的機會得知,舟曲正加快上馬水電站項目,目前全縣審批立項的水電站已經有68家。而舟曲所在的整個白龍江流域,水電站項目已經超過了1000座。
兩位老人為此憂心忡忡。地質學家徐道一說,由于地殼結構和地質構造的極不穩定,水電開發伴隨著引發泥石流等高地質災害的風險。地質學家孫文鵬更是義憤填膺地說,舟曲又要建水電站,簡直是不要命了,太冒險了。
記者調查
白龍江上建千座水電站
白龍江為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河流,長約600公里,經四川省若爾蓋、甘肅省迭部、舟曲、宕昌、康縣、文縣等縣區,一路曲折流向四川,從四川昭化縣注入嘉陵江。記者沿江而行,發現白龍江上游清澈見底,流淌在高原上,但過了迭部縣城,進入舟曲境內,江水卻突然慢了下來。記者在一公里外的江面上,看到了一道攔水壩。當地跑出租生意的賽囊師傅說,大壩是水電站的攔水壩,江水通過山里的隧道,流進下游的水電站發電機組了。果然,在距離大壩10公里的地方,記者看到,江水從隧道中傾瀉而下,完成發電后,再次被排進了白龍江。沒走多遠,記者發現在600米外的地方,又出現了一個攔河壩。賽囊說,卡巴鄉這一段有五個水電站,都是新修的,幾乎是首尾相接。每出現一座攔河壩,白龍江就會有長達幾公里到十幾公里的斷流。
在舟曲水利水務局記者得知,目前白龍江流域干支流水電站超過了1000座。這種水電站,裝機容量不大,水壩將水攔截后,通過人工渠道注入發電機組,利用落差發電。
村民心悸
地表坍陷、泥石流成便飯
沿省道313線進入舟曲地界,記者發現,沿途有十幾處才發生的泥石流,憨班鄉的張家誠老人告訴記者,前一天晚上的一場大雨,引發泥石流并阻斷了公路。
村民們說,泥石流阻斷公路、砸壞過路車、甚至沖走田地,在這里都是很平常的事。張家誠說,發生泥石流的這幾座荒山,以前都是原始森林,有很粗的樹,現在全沒有了。如今發生泥石流跟現在建的壩子很有關系。新建的水電站把封山育林后恢復的植被又破壞了,現在種樹因缺水和水土流失很難成活。路過巴藏鄉的時候,記者發現,沿路很多村民都在修房子。魯良華老人說,前年水電站開始修建時房子慢慢地裂了,手掌都能伸進去。村長陳軍權介紹,現在80%的房子地基都是塌陷的。
在孫文鵬看來,這些都是水電站無序建設引發的地質災難。
部門無奈
無證水電站 我們管不了
對于舟曲這個地方要不要建設水電站,舟曲縣地震臺臺長聶立民、國土局副局長張曉紅態度明確:白龍江流域不適合建水電站。
地質專家說,白龍江處于一個地震大斷裂帶。聶立民說,對于地震斷裂帶的建設原則,上級主管部門有明確規定,包括水電站在內的建設項目必須經過地震部門的安全評估才能進行,并且必須到當地地震臺進行注冊登記。目前舟曲縣審批立項的水電站有68家,只有一家瑪曲水電站通過安評并到他這里進行過登記注冊,其余的67家在哪里做的安評,是否已經通過,他們無從知曉。
記者了解到,水電站項目的審批立項,還需要經過嚴格的環評手續。舟曲縣環保局局長張慶民說,他不贊同全縣水電項目火熱上馬,但州級環保行政部門才有權進行審批,所以這68家水電站環評情況到底怎樣,他并不十分清楚。甘南州環保局沒有回應記者的疑問。
記者找到舟曲縣博峪鄉一家新建的水電站了解到,這里的大壩和引水渠的隧洞正在施工當中。該水電站環評沒有通過,林業占地手續沒有辦理,地震檢測部門要做的安全評價還沒有做,已開工半年多了。
政府“抓電”
為兩千萬財政收入賭命
記者采訪時發現,水電站負責人并沒有為手續的事情苦惱,說林業局叫停的事,縣招商局已經答應出面幫忙。
縣招商局局長王建功說,從2005年開始,甘南地區各縣提出“以林蓄水,以水發電,以電促工,以工富縣”的開發思路,招商引資發展小水電。
在舟曲縣財政局記者得知,水電開發給舟曲地方財政帶來了一年2000萬左右的稅收,但是,一次特大泥石流造成1000多名同胞罹難,中央和省級財政需要投入的援建資金就高達50.2億元。
記者發現,舟曲的水電開發似乎進入了一個怪圈,稅收算地方的,而生態破壞一旦引發了災害則會由中央財政、省級財政買單。中國工程院院士,水利部部長顧問王浩院士認為,這種只顧眼前利益的發展方式無異于飲鴆止渴。地方為了這點稅收,讓很多不合格的小水電上馬,增加GDP,對生態造成嚴重的影響,這種發展方式應該說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為了蠅頭小利,不僅浪費了國家重建和恢復生態的巨額資金,更是把數萬舟曲百姓置于危險境地。要管住地方政府“不要命”的水電冒險。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