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背景
甘肅舟曲政府招商引進大批小水電,這樣違法而不自知甚至知道卻不以為意的違法行政行為并不是個別現象。雖然中央提出了建設法治政府的概念,并列出了依法行政的大綱,但將災難演繹成表彰會,上演新一輪違法—災難—表彰的現象卻比比皆是。
解碼一
鼓勵無證小水電 舟曲犯了哪些法
行政法專家、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成棟昨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在舟曲小水電風波中,政府決策部門和有關監管部門已經違反了多部法律法規,如《防震減災法》《環境影響評價法》《森林法》《河道管理條例》等。這些違法行為中,首先是水電經濟的決策違法,導致了其后系列行為的發生。另外,負有監管職責的地震、環保、林業等部門在無證水電中扮演了一種不作為的角色,這也是違法的。
王教授說,違法行政現象不僅在舟曲水電風波中存在,此前,石家莊要沒收違章建筑做保障房、深圳清理8萬“高危人員”和最近的常州警方用三色牌管理出租房的做法也是違法的。但這些行為卻被當地政府或政府部門作為一種管理創新的新理念提出來,實際上是一種懶政,是亂作為。
解碼二
十幾萬生命為何抵不上2000萬稅收
作為管理者的政府及其部門,更應該遵紀守法,這是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的源泉。中央也意識到了這一點。2004年國務院出臺《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2010年11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更明確指出要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不斷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但是,無視公民財產權和人格尊嚴、十幾萬生命和青山綠水抵不上2000萬財政收入分量的事情仍舊發生了。“舟曲”們為何會如此大膽?行政法專家認為,這首先是畸形發展觀、政績觀作怪。雖然中央政府提出科學發展觀和民生為上的政績觀,但在一些地方,仍盛行要面子不要里子,要利益不要生命,要數據漂亮不要青山綠水的畸形發展觀。而這種發展觀之所以仍有市場,跟考核、監管機制沒有跟上,跟官帽大多仍舊掌握在上級手中而不是人民手中有關。在諸多違法行政行為中,不少本身就是落實上級指示造成的,上級自然不會來追究。
解碼三
遏制違法行政,關鍵在切實問責
如何才能有效制止行政違法行為?專家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切實進行問責。2003年中央發起行政問責,不斷完善相關制度,取得一定成效。但這些問責都在已發生重大責任事故或群體事件后,對于尚未產生特大惡果的,往往不予追究,就是發生了重大后果,也往往只問責具體操作者,而違法決策者,卻往往能全身而退。
國務院《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中,雖然指出,“對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為、失職瀆職、違法行政等行為,導致一個地區、一個部門發生重大責任事故、事件或者嚴重違法行政案件的,要依法依紀嚴肅追究有關領導直至行政首長的責任”。但同時也將問責人定位為上級,“上級行政機關要切實加強對下級行政機關的監督,及時糾正違法或者不當的行政行為”。專家認為,改變這種現狀,首先必須在源頭上保證決策的合法性,同時問責要常態化,不要看人下菜,要將各級政府機構和官員的命運置于人民監督之下。(本網記者 謝秋蓮)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