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人社部、國家糧食局等部門,18日相繼公布“三公經費”賬單。值得注意的是,住建部在公務接待費方面,去年決算和今年預算分別僅為26.07萬元和13.95萬元。(7月19日《京華時報》)
這個“值得注意”的確值得注意。因為僅就公務接待費而言,無論去年決算還是今年預算,在目前已公布“三公”賬單的中央部門中,與其他動輒幾百萬元、上千萬元的接待費相比,住建部堪稱節約。據記者統計,在已公布“三公經費”的各部門中,去年接待費最高的是中國科學院,達9995.5萬元,其次為農業部,達3655.68萬元。由是觀之,我實在想給住建部唱支贊歌。因為,我們簡直難以相信,一個堂堂的國家大部門,一年公務接待費僅僅10幾萬、20幾萬元。而且更想發問,同樣是國家部委,公務接待費的差別為什么就這么大呢?
僅就去年看,住建部一年公務接待不足30萬,這個數字,即使一個貧困鄉鎮,恐怕也不止吧?即使一個縣的科級部門,恐怕也要突破吧?而住建部卻把它“拿下”了。這說明公務接待雖然是無底洞,但只要善于控制,珍惜公帑,無底洞終究是有“底”的。住建部就是這樣值得稱道的有“底”部門。
還“值得注意”的是,住建部去年“三公經費”實際發生額均控制在全年預算指標內,其中,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支出大幅低于預算數。這在中央部門中同樣處于“領先”位置。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部門所謂目前物價高漲,今年預算需要增加的“形勢下”,住建部卻能“反其道而行之”。今年的預算不僅沒有毫厘的增加,反而大大地降低。與去年決算本就很低的20幾萬元相比,今年預算降幅近50%。這恐怕同樣創造了今年中央部門公務接待預算的新紀錄。
任何一個理性的人,都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住建部公務接待如此“吝嗇”,實在是為公務接待的樹起了標桿,其它支出均低于預算值,也不失為典范。如果所有部門都能向其“看齊”,那么公眾一直詬責的“三公經費”,自然發生根本改觀。
在此之前,國家文物局去年公務接待的實際決算為48.32萬元之所以受到熱議,關鍵就在于國家文物局不僅當年預算僅有100多萬,還在于國家文物局沒有向潛規則低頭。而是需要花多少就花多少,不多花納稅人一分錢。這種實事求是的精神,不事奢侈的作風,已給中央部門帶了好頭。
而今,住建部又“青出于藍”,把公務接待壓到10幾萬元,這讓那些動輒幾百萬、幾千萬的“接待”何以堪!真不知他們是怎么搞“接待”的,更不知里面的水分有多少?
我在為住建部“捏把汗”的同時,更想說公務接待費應該是沒有最低,只有更低。這方面,住建部當之無愧,堪稱周圍學習之標桿和典范,絕非僅僅一句“值得注意”而已。建議相關方面能夠組織人馬,盡快到住建部調研、取經,看看人家是怎么搞公務接待的,以破解公務接待的種種難題,倒逼其他部門“天價”接待費用的根本“瓦解”。如此,三公經費大幅下降定然不再是神馬神話。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