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撕下那張皮
縱觀那些“邊腐邊升”官員的“成長”路徑,也透露出選人用人把關上的疏漏和制度缺陷。專家認為,必須認識到,工作能力與政治素養之間不能劃等號,工作業績突出者不一定清正廉潔。想識破“雙面貪官”的真面目,首先要把緊選人用人關。在考察和選任官員時,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使進入干部隊伍的人起碼在思想上要靠譜;堅持“功是功,過是過”的評判標準,一旦發現腐敗問題,不管能力多強、貢獻多大,都要采取“零容忍”態度,予以嚴肅處理。
其次,建立健全預警機制和公眾反腐機制,也勢在必行。有專家指出,為了建立更加全面的監督體系,不僅要在檢察、審計、信訪、新聞媒體等單位設立廉政預情聯系站,多渠道、全方位地收集與反腐倡廉有關的信息資料。同時也要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動員和依靠社會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和參與,讓權力運行在陽光下。
同時,建立健全制度反腐的保障機制也很重要,建立和完善主體清晰、責任明確、權力配置科學化的責任體系;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多層次、科學的考評體系和獎懲分明、準確到位的激勵體系,才能保障制度反腐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才能及時撕下“雙面貪官”迷惑性的畫皮。
省委黨校黨建研究所所長郭亞丁教授:雙面貪官在黨的干部隊伍中不再是個別現象,值得警惕。他們的產生有多方面原因,治理也要多管齊下。
首先要重視思想建黨,解決好黨員干部思想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其次在組織建設上要加大力度,抓好黨的作風建設。不過最關鍵的還是在制度設計上,要解決好監督問題。不僅要設計自上而下的黨內監督,還要問計于民,讓群眾也參與到黨的建設、輿論監督中來。都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建立全社會的監督平臺,反腐面才會更大、力量才會更強。
曬三公不嫌多
近日,珠海市直25個部門首次將部門預算信息通過市政府及各單位門戶網站向全社會公開,市民上網便可查詢到各單位的賬本,其中包括“三公”開支,如市直行政單位人員公務費標準為每人每年9720元,一輛公務車每年花費2.5萬元。根據安排,到2013年該市市直預算單位將全部公開預算信息。
“三公”經費,歷來是最受公眾關注的焦點話題之一,要求政府部門曬“三公”開支的民意訴求日漸強烈。珠海市直部門能夠主動在網上亮“家底”,很值得肯定,表示自覺接受公眾監督的誠意。
國務院之前也曾明令要求各中央部門務必于今年6月將本級“三公”經費支出情況向社會公開。然而,至今只有少數中央單位公布了“三公”支出。面對百姓的期待,多數部門“猶抱琵琶半遮面”。
眼下,有些政府部門被曝光抽天價煙,喝高價酒,游山玩水,公車超標,接待費驚人,根源就在于“三公”開支藏在暗處。老百姓在乎的是“三公”消費的合理性。如果政府部門的“三公”支出都合情合理,曬出來又何妨?
政府部門曬“三公”,是對公眾知情權、監督權的尊重,更能倒逼政府部門減少不合理的“三公”開支,將納稅人的每一分錢用在刀刃上。
筆者認為,要徹底遏制“三公”支出混亂的情況,就需要嚴格設置前置監督機制,就必須將每一筆“三公”消費都在網上曬一曬,接受公眾即時監督。畢竟,只有在陽光下,“三公”消費才能真正“瘦身”。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