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王翠英的兒子把6.7萬元拆遷款,都投進了高利貸,血本無歸。面對無錢購買安置房的現實,王翠英的丈夫感到很無奈

石集鄉新建的集中安置小區,王翠英等原馮莊村的拆遷戶,現在只能望房興嘆了
“寶馬、奔馳、保時捷、英菲尼迪、捷豹、凱迪拉克、路虎、悍馬、法拉利、蘭博基尼、瑪莎拉蒂……”近日,在宿遷論壇上,有網友列出了江蘇省泗洪縣擁有的各類豪車數量,數字令人咋舌。其中,泗洪縣轄下的石集鄉更是因為豪車云集,被網友們戲稱為“寶馬鄉”。
一個并不很富裕的縣為什么會出現那么多豪車?同樣不算富裕的石集鄉為什么有那么多人開上了“寶馬”?網帖將這個不無奇怪的現象,歸結為這里曾經發生過幾近瘋狂的“全民高利貸”風潮。而在百度搜索“石集鄉”,它已經和“高利貸”成了關聯詞組。
日前,快報記者在傳說中的“寶馬鄉”調查發現,在高達1毛甚至3毛的高額利息的刺激下,包括農民、醫生、個體工商戶、教師等在內的各色人群均曾參與過高利貸活動。高利貸所涉及的范圍和程度,遠遠超乎人們的想象,可以用“瘋狂”來形容。而“瘋狂”過后,除了少數人創造了一夜暴富的奇跡外,更多的人如今已是血本無歸。泗洪縣官方稱,為防止出現資金鏈斷裂之類的問題,目前政府部門已約談了涉及當地民間融資的個別“爪王”,并及時監控其收支能力和產業發展狀況。
網曝擁有500輛寶馬車
石集鄉成了“寶馬鄉”
“石集鄉很多居民都在放高利貸,從中大獲利益,有一個小村莊不到一年的時間買了幾十輛奔馳和寶馬。本來安于本分掙錢的農民,也都想通過高利貸來發財。而且但凡有人買了新車,都會放煙花爆竹慶賀。”近日,有讀者給快報打來電話,稱位于洪澤湖畔的泗洪縣,特別是石集鄉高利貸活動異常活躍,連教師和公務員都參與了,給人以“全民高利貸”之感。
在宿遷論壇上,網友“懵然心動”發帖稱,目前泗洪有寶馬在800輛左右,奔馳600多輛、奧迪500多輛、保時捷50多輛、英菲尼迪50多輛、捷豹30多輛、凱迪拉克20多輛、路虎20多輛、林肯十幾輛、悍馬十幾輛、法拉利1輛、蘭博基尼1輛、瑪莎拉蒂1輛……泗洪800輛寶馬車中,有500輛是石集的。因為擁有眾多寶馬車,石集鄉在互聯網上被網友稱為“寶馬鄉”。
快報記者在百度查詢發現,關于泗洪豪車的保有量,盡管網友發布的數據版本不一,但大家都認可的一個事實是,在泗洪縣城以及石集鄉,的確好車云集。
6月29日上午,快報記者在泗洪縣城泗州中大街看到,在10多分鐘的時間內,從記者身邊駛過的僅貼當地牌照的奔馳和寶馬就有10余輛。保時捷、捷豹等名車也不鮮見。在記者去往石集的鄉間公路上,也有一些年齡20歲左右的年輕人,駕駛著寶馬敞篷車,飛馳而過。
隸屬泗洪縣的石集鄉位于洪澤湖畔,距泗洪縣城南大約10余公里的路程。資料顯示,全鄉轄9個行政村,88個村民小組,總面積89平方公里,人口2.3萬人。在去往石集鄉的路上,記者向多位村民問及外界關于“寶馬鄉”傳聞時,不少村民對記者報之一笑:“這里有段時間確實有不少好車。”可在石集街頭,快報記者并未看到傳說中豪車云集的場景。
“現在上面在打擊高利貸,開好車的人都跑了。”馮建設(化名)在石集街上有一家店面,專門經營農資。他說,年初幾個月,幾乎每天都有人放煙花爆竹慶賀買了新車。“春節過后,石集街頭的好車實在是太多了。”馮建設說,奔馳、寶馬、奧迪、悍馬這樣的車子在石集不稀奇。他聽說石集還有人買了輛法拉利跑車。
“這些名車都是當地人開的,上的也是當地的牌子。”馮建設說,石集到底有多少輛好車沒有人說得清楚。
對于互聯網上公布的令人咋舌的泗洪縣和石集鄉豪車的保有量,泗洪警方有關人士稱,有些夸張,肯定不準確。“這個不好統計,其中有外地投資者買了好車上當地牌照的情況,也有泗洪在外地做生意買了好車上外地牌照的。”
當記者問及上泗洪牌照的寶馬、奔馳等名車的具體數據時,上述警方人士答復:沒有統計過。
記者查詢相關網站得知,在今年1月9日泗洪汽車城暨寶馬、奧迪、別克、廣本4S店啟動儀式上,泗洪有縣領導公開表示,該縣私家車保有量已超過3萬輛。寶馬、奔馳、奧迪三大品牌保有量在1500輛以上。
并不富裕的石集鄉
買車的錢從哪里來
事實上,泗洪并不富裕。根據泗洪官方公布的統計數據,2010年,該縣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1億元,財政總收入首次突破30億元,一般預算收入首次突破10億元、達到13.41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695元。數據說明泗洪縣在江蘇經濟欠發達的蘇北地區排名也比較靠后。
泗洪農村合作銀行是在石集的唯一一家金融機構,該行工作人員介紹說,該行現在存貸款量比較正常,比去年還有所上升,但存款貸款總額也都在7000多萬元左右。“這里的老百姓并不富裕。”他說。
而根據有關報價,以寶馬車為例,最便宜的國產寶馬也要30多萬元。出現在石集街頭的豪車,動輒價格都在上百萬元。并不富裕的老百姓,如何有能力購買并擁有那些價格高昂的名貴轎車?
梳理各大論壇中關于石集鄉豪車云集的信息,不難發現一個邏輯:那就是相當部分的豪車,都與高利貸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那些名車背后的“創富”故事,都被網友與高利貸聯系到了一起。而在記者采訪中,石集人證實了這種說法。有石集人向記者介紹,當地不少人放高利貸,借來2分3分,放出去1毛2毛,甚至更高。就是以月息1毛(10%)計,借出去10萬元,1個月后收回來就變成了11萬元。
這樣的高利貸是如何操作的呢?“操作方式并不復雜,這里的高利貸體系呈現金字塔結構。位于金字塔底端的,是用自有資金進入的普通老百姓。而賺到錢的,則是這個金字塔中間環節的人。”據馮建設觀察,石集鄉高利貸活動都是以農村的地緣、親緣等社會關系網絡為基礎,互相連到一起的。
在石集,人們把放高利貸稱為“放爪子”。實際上,“放爪子”的人也有好幾個層次。有人將錢投給“放爪子”的人,得到的是3-5分的利息。爾后,“放爪子”的人再將錢放給自己的上線,上線給的利息可能會是1毛。中間經歷多個環節后,錢款到達借款人手中的時候,利息有的已高達3毛(月息30%)多。當然,有些有渠道的人,在這個金字塔的結構中,并不需要經歷太多的中間環節,可以直接將錢放給中間環節的“放爪子”的人。利息當然不是最底端的老百姓得到的3-5分,而是1毛。不管如何,高額的利差,是大家所瘋狂追求的。
“石集鄉很多人都在做這個事情。和其他生意一樣,放高利貸也是有人賺有人賠的。”馮建設說,過往的幾年,石集鄉民間的借貸也不是非常活躍,利息也就在2-3分之間;操作的范圍都是在農村的熟人之間;為降低風險,還需要有擔保人,寫借據。但是今年春節后,一切全變了。
馮建設說,今年春節后石集街上名車突然多了起來,而且幾乎都是當地人開的,上的也是當地的牌照。原因是放高利貸賺了錢。“當時我手里有一些閑錢,看到那種場面,心也動了起來。”馮建設說要不是那個時候自己正蓋房子,他肯定也把錢全部投進去了!
馮建設說,錢都被那些位于金字塔中間環節的人賺走了。“比如有人以3至5錢的利息募集到1000萬元,他可能只會將500萬元放出去,剩余的500萬元就用于自己消費了。這中間存在一個巨大利差的問題,只要資金鏈不斷裂,就會保證巨大的利潤空間。在石集鄉,買好車的就是這些人。”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