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取所需”的姻緣
對于首都北京來講,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心城區的兩區合并還是頭一遭。
新區劃意味兩區財政上統一,說白了,兩家的錢放在一個袋子里花。如果像原西城區和宣武區、原東城區和崇文區一樣,富人家的姑娘與窮人家的小伙兒聯姻,什么才能說服彼此?
“每次走過菜市口附近的那些低矮民房,我都在感慨,當看到奧運村建得那么漂亮,CBD高樓林立,這里什么時候能夠跟上首都的步伐,不再像‘貧民區’?”在北京生活了幾十年,老肖每天上班都要經過宣武區。有些老社區低矮破落,為了不影響美觀,有的街區用一堵仿古的墻壁遮住過往人們的視線。
而在西城,赫赫有名的金融街,聚集著近百家跨國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這里上班的人們西裝革履、談吐優雅,帶著國際化的精英范兒。金融街是原西城區財政來源的錢罐子,每年帶來上千億元人民幣的稅收。
2008年奧運會后,北京打出了建設“世界城市”的口號,然而,作為首都核心功能區,“東富西貴、南窮北賤”的歷史分割依然在中心城區留下不協調的印記。在中國蓬勃發展的三十多年來,即使城南那些常年坐在胡同口曬太陽的老人家,也覺得身邊的變化太慢了。
“合并”對破舊的老街區來說,是搭上了北城的現代化“列車”,對于發達城區來說,也并非在無私分享發展的蛋糕。
北京金融街的高樓已經鱗次櫛比,但依然有很多企業要求入駐,而現有的機構也需要擴充經營和辦公空間,金融街亟待擴容。
而在首都核心區域,毗鄰金融街的宣武區有成片尚未開發和改造的老城區,這在首都核心區域已絕無僅有。
北京市常務副市長吉林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用一句話概括了“并區”的緣由——“突破原有行政區劃的制約,促進北部的優勢資源向南部輻射延伸,實現整體提升、聯動發展,提高首都功能核心區的發展水平”。
在上海,南匯對浦東的利好,也是如此。對于南匯并入,浦東新區將這稱為“第二次創業”。如果說,土地就可以帶來發展空間的話,浦東的發展空間就此擴大了一倍多。在與浦東新區的一位工作人員交流中,她激動地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合并帶來的不僅僅是發展空間的拓展,而是一種新的能量的迸發。
并區創造了一個新的平臺,各區都能根據自己特征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濱海新區區政府對塘沽、漢沽、大港的產業進行分工,實現優勢互補;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整合中獲得了土地,大興區獲得了就業和稅收。在“并區”中,利益分割上無法完全的均等,一方的妥協,需要的是遠見。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