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食品生產和消費大國,13多億人每天吃掉200萬噸食物。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問題,百姓關注,高層重視。今年以來,面對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國政府展開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攻勢,整肅食品安全。
高層頻頻表態 疾言與道歉共呈
食品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全社會高度關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4月底在天津考察時強調:“食品安全是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 。他指出,一定要堅決執行食品安全法,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加大監管力度,嚴把食品安全關,確保廣大群眾都能吃上放心的食品。
中國領導人對于食品安全的高度關注,引起輿論熱議。而此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怒斥瘦肉精、染色饅頭等事件,稱惡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道德滑坡、誠信缺失嚴重,也被認為是高層有關食品安全點名最具體、指向最集中、措詞最嚴厲的表態。
“要加大食品安全重點整治力度,重典治亂必須重拳出擊”,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主任李克強在出席全國食品安全工作專題會議時這樣強調。他指出,要嚴肅依法進行整治,強化企業責任,落實政府監管職責。對瀆職失職行為要嚴肅責任追究,絕不允許在工作中推諉扯皮。
這是這位主管食品安全的副總理在一個月內第二次使用“重典治亂”這個詞。“重典治亂”的一再宣示,釋放出了大力治理食品安全問題的明確信號,也被業內人士評價為“史上最嚴厲”。
談及食品安全問題,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誠摯道歉。“很慚愧啊,剛吃飽,就出現了食品安全的問題。很不好意思,這件事情我們很不好意思。”他表示,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將是長期的,日常生活食品的保障能否做到像奧運會、世博會、亞運會一樣,這個問題值得研究。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事關國計民生。高層頻頻表態,彰顯官方整治食品安全問題的決心。
重典治亂祭出重拳 部委聯手出招
據統計,中國針對食品安全有20多部法律、近40部行政法規、150多部部門規章。今年以來,面對頻頻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國務院食安委統一協調部署,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在各自管轄領域內連續出招重典治亂,力圖形成強大合力確保食品安全。
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啟動了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這是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實施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組織開展對該法的執法檢查。
針對河南“瘦肉精”案件暴露出的問題,農業部會同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工信部、公安部、商務部、衛生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國家食藥局等部門啟動為期一年的“瘦肉精”專項整治行動。
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切實加強食品添加劑監管的通知。要求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嚴格規范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使用。
5月,農業部啟動針對蔬菜農殘超標、“瘦肉精”、生鮮乳違禁物質、獸藥、水產品禁用藥物、假劣農資等6項專項整治行動,從源頭集中治理,確保農產品消費安全。
公安部下發通知,特別強調各地公安機關要組織開展針對性強的打擊行動,將查清“瘦肉精”生產源頭、查清銷售網絡、將犯罪分子全部緝拿歸案作為偵辦“瘦肉精”案件的硬性標準。
國務院食品辦印發《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綱要(2011-2015年)》,要求食品業者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科學知識和行業道德倫理等方面的集中培訓不得少于40小時,每名食品安全監管人員每年也要接受不少于40小時的集中專業培訓;建立起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的長效機制。
衛生部發布《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蜂蜜》等4項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明確添加劑不得掩蓋食品腐敗變質、食品本身或者加工過程中的質量缺陷;不得以摻雜、摻假、偽造為目的而使用等。并指出,中國食品安全標準不存在內外有別,甚至比國外標準松的問題。
5月23日,最高檢察院通報了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情況。截至目前,今年全國共立案偵查涉及食品安全的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37件、57人。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修訂后的《食品召回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提出,食品生產企業要保存消費者投訴、食品污染事故記錄檔案 ,并記入“經營者信用檔案”。
6月13日,2011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在京啟動。
……
半年來一系列的整治“動作”,展開了針對食品安全問題最為強大的攻勢。
中國公安部副部長黃明指出,今年以來已立案偵辦各類食品案件110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000余人。今后,中國警方將強化打擊措施,讓違法者付出高昂代價。
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授許耀桐表示,可以預料,今后根據食品安全形勢的需要,還將增加新的整治措施。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