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5大對策措施
——樹立空域是國家重要戰略資源的理念,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推進空域高效靈活使用,實現空域資源利用最大化。
——切實解決飛行繁忙地區飛行矛盾,實現骨干機場進離場航線分離,劃定航路上限和下限,改進航路航線和飛行高度層使用方法,規范臨時航線使用管理。
——配合地方有關部門完善航空運營管理機制,采取“削峰填谷”等方法,合理安排航班時刻,延長航空運營時間。
——推進軍航訓練飛行模式改革,積極推進空域分時分層使用,使軍事飛行訓練空域得到更高效利用。
——協助地方有關部門加快推進在西部地區實施雷達管制進程。對已實現雷達管制的地區,在符合安全間隔規定的前提下,盡量縮小飛行間隔,提高管制運行效率。
這位負責人還表示,航班延誤是中國航空事業快速發展過程中各種矛盾累積疊加形成的綜合性問題,涉及政策法規、運行機制、綜合保障能力等諸多因素。解決航班延誤問題,需要各方協力、綜合治理。
國內航班平均延誤1小時 空域改革已在兩地試點
記者從中國國家空域技術重點實驗室了解到,近年來,航班延誤數量逐年上升,延誤易發地域逐漸擴大,由過去主要集中在京滬穗三地,逐步向大連、青島、廈門、成都、西安等城市擴散。2010年,國內航班平均延誤約1小時,部分航班甚至延誤4小時以上。
空軍司令部航空管制部負責人稱,長春、廣州飛行管制分區試點已于2010年底完成,空軍還計劃今年在沈陽、廣州飛行管制區和6個飛行管制分區組織深化試點。試點結束后,國家將研究出臺低空空域管理政策法規。如果進展順利,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有望明年在全國推開。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