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3月12日《周老師再談張藝謀憶往昔崢嶸歲月》一文中(摘自公號《周傳基電影學校》),周老在視頻里回顧說,“我就始終在琢磨,為什么傳來傳去說夏威夷電影節(那年做了張藝謀回顧展)上我寫了一篇最漂亮的文章。后來我明白了,因為我這篇是最老實的文章。我一開始就說,張藝謀在學校念書的時候我不認識他,他說我的課他都聽了,但我當時不記得他了。直到他畢業的時候來找我,他們要拍《一個和八個》,那才算我正式認識他。”
對周老來說,類似的真話一大把。
周傳基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語錄:有能耐的拍低成本片子;有智慧的拍無成本片子;廢物才拍大片。
放在如今的電影市場看來,真是句句切中要害。
導演、作家彭小蓮也追憶道:“我們喜歡拿周老師開心,他就是那么一個永遠樂觀開朗激進的人……他似乎可以在任何一個時刻,重新開始生活,沒有自哀自憐的狀態……我常常想他的力量從何而來,周老師張開他那缺了很多牙齒的嘴巴,哈哈大笑,他說——學習……老師教會我們的是,獨立精神+技術,二者不可缺一,只有這樣才能拍出好片子……”
周老晚年的授課以遠程視頻為主,不少網友和影迷都對他的《周傳基講電影》印象深刻。
很多網友表示,自己的電影理論啟蒙全靠周老師的這套視頻,周老師是無數非科班出身的電影人的導師。
這和周老的愿望不謀而合——中國能真正擁有全世界都承認的民族電影風格。(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