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HTC邀請媒體參觀工廠、總部與實驗室,它想向世人證明:HTC仍然是智能手機市場值得認真考慮的力量。
騰訊數碼訊(歸來)最開始時,HTC制造Windows Mobile手機,名氣不大,但是它為自己贏得了聲望,成為創新者,后來,HTC抓住機會從貼牌制造商變成了全球品牌,成為了Android先鋒。
2011年之前,HTC一直走的是上坡路,不斷靠近市場領導者三星、蘋果,它將質量、創新與很酷、受壓迫的形象結合在一起。自此之后,HTC走向了螺旋式下坡路?;乜催^去,HTC上一次發布重磅智能手機還是幾年前的事了,至于公司的智能手機部門賺到錢,那是更久的事。盡管如此,HTC還是想向世人證明:它仍然是智能手機市場值得認真考慮的力量。我們飛遍全球,試圖深入了解一下HTC的計劃。
我們飛到臺灣臺北,來到桃園市。臺北正在向郊區擴張,桃園是其中的一部分。那里住了700萬人,HTC的故鄉正是桃園。
來到這里是為了參加HTC的發布會,它準備推出U11。HTC U11是HTC 10的后續作品,它是公司新U系列手機的一部分。年初時HTC推出了U Ultra,它是新系列手機的第一款產品,外界對這款產品有褒有貶。和LG、三星一樣,HTC也邀請我們參觀總部、設計實驗室和工廠,它們在這家工廠里生產智能手機。這是HTC第一次向媒體敞開大門。
走進工廠
我們的旅程從HTC桃園工廠開始。建筑很低調,看起來就跟辦公大樓一樣。在巨大的停車場內,摩托車一望無際。HTC智能手機正是在這里制造的,但是沒有廣告牌、大的閃光標志告訴我們這一點,只有一個小Logo掛在工廠的大門上。進入大型會客廳之后,HTC拿走了我們的相機,然后上樓去生產線。穿上白色外衣、帶上鞋套和發網,就可以進入工廠區了。
導游是一位領班,不太愛說話,領班向我們介紹HTC U11的每一個生產步驟,從簡單的金屬框架到閃光的封裝智能手機。組裝線上有許多組件和芯片,放在托盤內。還有一些機械臂裝在玻璃保護罩內,它們將組件裝到合適的位置,鉆孔,或者將它們焊在一起。時不時的,我們會看到檢查站,里面坐著HTC員工,他們坐在大型放大鏡的后面。圖表告訴他們應該檢查哪個組件,如果有任何不完美的地方產品會退回。整個工作環境嘈雜,機械味十足,不過自動化程度很高。
接下來,12個人類員工坐在傳送帶前方,將更多組件裝到初步成型的智能手機上。每個工人只有幾秒鐘將面前的手機裝配完畢,然后下一批就傳過來了??雌饋磉@種工作沒什么意思,不過總得有人來做。沒有什么時間閑聊,他們甚至都沒有注意到媒體代表進來了。這一步結束之后,HTC U11就快組裝完畢了,只有后面的液態琉璃還沒有安裝。
另一組機械臂對新手機進行測試。顯示屏上顯示QR碼,掃描手機,校準屏幕,測試其它一些功能,比如光學圖像穩定性。所有手機用Wi-Fi、藍牙與中央服務器連接,每一次測試之后都能將診斷數據傳回去,快速解決存在的問題。手機上安裝的似乎是原生Android系統。測試系統很嚴格,很難相信有什么漏洞能蒙混過關,不過手機是相當復雜的設備,對整個產業來說,早期生產過程中出現問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手機插到插座上,這樣就可以為每個市場安裝合適的軟件。接下來是包裝,員工戴著微纖維手套,將Logo裝在光滑的液態玻璃上,然后打磨。員工還要為屏幕安裝保護玻璃,然后將附件和完工的手機裝進白色盒子,最終HTC U11就制造完成了。
大量全新的U11通過測試,不過隨機樣本顯示,15%的手機無法通過測試。在測試實驗室外面,成排的新手機堆在一起,生產線的未端有一個側室,手機最終會放在那里。員工從箱子中取出手機,繼續測試,例如,員工會將手機連接到Wi-Fi、安裝測試App、充電,通過測試后就會恢復工廠設置。之后每一臺手機都會精心打磨,再次包裝,等待運輸。我們問HTC,到底有多少產品不合格,監管員笑著搖搖頭,停了一會之后他說,連0.01%都不到。
HTC高科技總部
接下來我們坐上巴士,前往HTC總部。車程大約1小時,我們穿過峽谷,兩邊是青山,然后進入都市區,也就是新臺北。
一幢華麗的白色建筑出現在新店區,靠近老臺北市。從很遠的距離就可以看到它,這一次,熟悉的綠色HTC Logo出現在上方。
會客廳很大,用白色大理石裝修,一片開放空間向上延伸7層,里面有十字形過道,通向任意方向,HTC的餐廳位于開放空間的頂部。大樓注重環保,沒有空調,因為使用了大理石,加上空間設計合理,所以內部溫度很適宜,雖然外部溫度達到40度。
我們搭乘玻璃電梯來到第6層,HTC主要的設計部門就設在這里。這是一個開放空間,設計時尚,到處都是玻璃,還有許多華麗的白色家具。到處都是穿著休閑裝的年輕人。HTC主要依靠這個部門設計新手機,除此之外還有舊金山設計團隊,他們要確保手機擁有合適的文化情感元素。
HTC將手機擺出來供我們參觀,下面還有一些神秘的抽屜,里面放著之前的原型機,還有一些拋棄的研發作品。HTC設計主管打開一個抽屜,向我們展示一臺游戲智能原型手機,手機的一端有十字控制鍵,屏幕可以向上滑動,讓按鈕露出來。這是一款概念手機,專門為核心游戲玩家設計的,但是手機沒有走過模型階段。
每個人都想好好探索一番,不過HTC不允許我們查看其它抽屜。我們想知道U11是如何開發出來的,隨后我們看到一款最終的U11手機,旁邊還擺著15款替代原型機,它們稍有不同,有的攝像頭更大、有的按鍵位置不同。其中一名設計師告訴我們說,有許多原型機通過了許多測試,只是在最終設計階段不合格,我們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問他到底有多少,設計師只是大聲呼氣,轉動眼珠。
淘汰設計,留下最終設計,這個過程肯定很嚴格、很艱苦。從Desire到Evo 4G LTE再到HTC 10,全都走過一步,當然還有Rhyme和Evo 3D。
研發
最后我們來到一個辦公區,它不是很顯眼,HTC租了幾層樓安置這個部門。我們穿過大廳,那里有一些人擺了幾張桌子正在銷售兒童玩具,我們進了電梯,然后進入滿是小隔間的辦公室,找到了聲音部門,U11使用的小小揚聲器就是這個部門開發的。一名聲音工程師承認,每個部門都要談判,就手機內部的空間達成一致。如果安裝的揚聲器更大,電池就會縮小,溫度也會上升。
在U11手機上,聲音部門對揚聲器占據的空間感到滿意。在次日的U11發布會上,HTC設立了一個演示區,向來賓展示BoomSound揚聲器的音質和音量,還有USonic耳機的主動降噪功能,耳機連同手機一起出貨。
回到研發部門,我們來到一個房間,里面沒有回音、完全隔音。當你說話時,你會感覺到聲音從嘴里出來就消失了。厚厚的皺折將回音清除,皺折甚至還延伸到金屬門之下的地板內。天花板很詭異,里面有一個女性人體模型,模擬人的耳朵。模型向我們介紹自己,解釋手機揚聲器在這里是如何測試的,測試者根據典型使用位置將手機放在嘴邊,確保通話質量很好。
接下來我到了另一個有角的房間,中間也有一個人體模型。不過這個人體模型是男性,導游開玩笑說,這個模型與剛才那個正在約會。
房間內設有環繞聲系統,它會播放交通噪音、背景對話聲、餐廳叮當聲,測試U11的降噪技術。
旅程的終點是一個全黑的房間,那里有許多攝像頭設計師正在測試U11的攝影技術。里面有一個DxO Mark燈箱,還有其它一些機械,用來測試攝像頭的功能,比如白平衡。
人眼看到白色像白色,即使色溫不同也能看清,但是攝像頭傳感器不同。傳感器必須調整,編程。U11使用的是索尼攝像頭傳感器,模組來自LG,但是HTC設計師根據自己的喜好優化攝像頭性能,目標是讓色彩呈現更逼真。艱苦的工作帶來了回報,因為我們后來了解到,DxO Mark給U11攝像頭的評分是90分,這一得分是至今智能手機攝像頭拿到的最高分數。
新征程
了解HTC U11的設計制造過程之后,旅程結束了。HTC是一家創新公司,它很少自我吹擂,旅程揭開了HTC的面紗,讓我們看到了幕后情況。我們覺得U11很有潛力,不過HTC既要說服媒體,還要說服公眾。去年HTC 10雖然廣受好評,但是好評并沒有轉化為巨大的銷量。
來源:digitaltr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