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媽懷孕期間,要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情,這樣才能使寶寶健康成長。聽音樂、散步、多參加朋友聚會等都是很好的放松心情的方式。
秘訣一:轉移不良情緒
出現擔心、緊張、抑郁或煩悶的情緒時,可以做一件高興或喜歡的事,如澆花、聽音樂、欣賞畫冊、閱讀或去郊游等等。自然美感引起的情感,會使你對生活重新充滿信心。洗溫水浴或適度做家務活,也能通過促進血液循環消除孕媽媽的不良情緒。
秘訣二:釋放煩惱
可以把煩惱向密友傾訴,或寫信、寫日記。必要時,可找心理醫生進行咨詢及疏導。
秘訣三:多參加朋友聚會
孕媽媽不應把自己封閉在家里,而應多與積極樂觀的朋友接觸,充分享受與他們在一起的快樂,讓他們的良好情緒感染自己。
秘訣四:多散步
散步可以讓自己心情放輕松。
秘訣五:工作
除非醫生要求休息,孕婦完全可以上班,獨自一人在家會反而會讓人覺得孤獨。
溫馨提示:孕婦的情緒影響寶寶的發育
人們從臨床觀察發現,妊娠7-11周,由于突然意外引起孕婦情緒過度不安,會導致胎兒兔唇、腭裂等畸形。
妊娠后期孕婦精神狀態不好,如恐懼、憂郁或情緒波動很大,母體血液循環不暢、缺氧等一系列變化,可使胎動次數增加或減少。
孕婦長期情緒壓抑或激動,不僅使胎兒發育受到影響,而且娩出后的嬰兒表現躁動不安,好哭鬧,睡眠不好,消化功能紊亂,適應能力也差。
孕婦若受到嚴重精神打擊,還可導致子宮出血、早產、胎盤早剝等。這些都說明人在消極情況下,體內的化學物質變化會直接干擾胎兒的正常發育,而造成不良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