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6月7日訊 “女兒一周歲半,濕疹一直好不了,一個月有幾天會發紅,都是在小腿上,以前臉上有,現在臉上沒有了,倒是很少見她抓。一般用維膚膏。臉上和屁股上也長過。”一位讀者來電咨詢。
泉州市皮膚病防治院副主任醫師黃小兵稱,應該是小兒濕疹。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皮膚病,2~3個月的嬰兒就可發生濕疹,1歲以后逐漸減輕,到2歲以后大多數可以自愈,但少數可以延伸到幼兒或兒童期。患有嬰兒濕疹的孩子以后容易發生其他過敏性疾病,如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等。引起寶寶濕疹的病因是復雜的,其中過敏因素是最主要的,所以有過敏體質家族史(如父親、母親、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員有過濕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炎、過敏性結膜炎、哮喘、食物過敏和藥物過敏等)的寶寶就容易患有濕疹。
如果經常反復發生,可能跟食物及環境有關。如與牛奶、雞蛋、海鮮、塵螨、花粉等有關,可通過過敏原檢測明確病因。另外,有些奶粉中的添加劑也會引起類似的情況。平時要注意護理,避免用過熱的水及肥皂洗浴,發病時可外用弱皮質激素霜劑,如丁酸氫化可的松或艾洛松。沒有發作時,應外用滋潤保濕霜,注意防護,可減少反復發作的次數。搔癢重時可口服開瑞坦等抗組胺藥物。(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陳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