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寒假作業,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也是跨越幾代人的共同話題。
[60后、70后]
年過50歲的魏女士,想起當初在山東泰安肥城市小學放假的經歷感觸頗深,“當時我們沒有什么作業。小學放寒假,學校會布置割草、砸石子一類動手勞動的作業,比如將大石頭敲碎成一整筐丸子大小的小石子,供學校修路使用,割草喂牛。”
除此之外,她和同學還撿拾廢品勤工儉學,玻璃塊、鐵塊等可以回收利用的材料,在開學時送到廢品站換取補助生活的零錢。
“70后”沈陽市民李先生說,小學時候的寒假作業就是兩本語文和數學練習冊,一共30來頁,放假前四五天就能寫完,同時,老師會布置幾篇命題作文,字數要求三四百字,或寫人物或寫動物或寫難忘的一件事,寫完后就可以盡情玩耍。
高中寒假,留給很多“70”后印象很深的是,老師都會發一些油印的習題卷子。很多同學都一聲嘆息,語文、數學、英語各十來份,一個寒假都在寫卷子中熬過,滿手都是油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