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中牟縣一所高中一名高二學生反映,班主任對違紀學生實行罰款,每次十元,這種罰款讓人難以接受。老師稱,這一做法也是無奈之舉,
舉報人的舉報信息
學生違紀就罰款,一次十元。12月20日,中牟縣一所高中一名高二學生向報社反映,班主任對違紀學生實行罰款,每次十元,這種罰款讓人難以接受。該班班主任表示,這一做法是班長提議執行,本著自愿的原則,不強迫。老師稱,有些學生難管教,這一做法也是無奈之舉,只是希望能督促大家認真學習,好好復習,準備期末考試。
學生違紀老師罰款的做法,報社曾多次報道,回訪發現,有時這個手段,還真有一些“意外”效果。
以罰代管,老師大都出于無奈,雖然違反規定,有時卻也頗有成效。那么,這種“經濟杠桿”會對學生產生什么影響呢?是否有更合理的管理方式呢?
事件違紀要罰款,有學生不服
“一犯錯就罰錢。”中牟一高一名高二學生說,前不久,班主任在班里實行了一項“新政”,學生有違紀現象,就要被罰款,每次十元。班里一些同學很有意見。
對于罰款,這位學生十分反對:“這不等于說,犯了錯,有錢就能擺平嗎?”
這位學生認為,十塊錢雖然不是什么大數目,但罰款的做法,首先侵犯了學生的財產權,這種教育方法也給學生產生了“拿錢擺平錯誤”的觀念,再說,這“執罰權”沒來歷呀!
“是有這么個事兒,但這都是自愿的。”該班班主任劉老師介紹說,前一段時間,班長找她匯報了這個“活動”,她并未阻止,并在班里強調過,這是自愿的,如果真不交就算了。對于處罰了多少人,罰了多少錢,劉老師稱,班長掌握情況,她自己并不清楚。
“錢不經我手,我不知道有多少。”劉老師說,馬上就要迎來期末考試了,所有罰款都會用于獎勵考試成績優異者,但具體是獎勵成績排名靠前的學生,還是那些成績進步很大的被處罰學生,還沒確定。罰款也是為了激勵學生們認真學習,努力去爭取獎勵。對于被處罰的學生來說,可以通過努力再拿回自己的罰款。
違紀罰款的措施實行后,劉老師說,班里的學習氣氛越來越濃厚,大家都比以前的學習勁頭足了,“我很欣慰”。
關于罰款對學生的影響,劉老師表示,十塊錢,不至于影響學生的生活,只是一個懲罰。但每個學生的心思不同,對事情的反應不同。她希望處罰能引導學生更加認真學習,不希望學生產生負面心理。為此,她也在留意是否對個別學生產生不好的心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