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 13年,所有家長會,4本日記
李其龍今年53歲,兩鬢斑白。發布會結束,他畢恭畢敬給所有人發名片,白底藍字,職業是高級工程師。
無論是上臺發言還是面對攝像機,李其龍的表情總是認認真真。他說,這符合他的性格,他做設計師,一直都很“務實、低調、沉穩”。
這天,務實的父親帶來了4個日記本,近千頁,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李悅超的成長點滴。大多是家長會的會議記錄,也有李悅超平時的學習表現。
第一天的日記寫于1999年9月1日。那天,5歲的李悅超上幼兒園。日記上寫著:“李悅超今天上學,學習的內容如下……今天超超表現非常好,學習的東西回家后全告訴爸爸媽媽,今天得分,100分。”
“為什么會想到寫(日記),可能跟我的職業有關系。畫圖紙,經常要修改很多遍,比較相信紙和筆。”李其龍說。
日記本的最后一頁寫于高考前夕,家長會的摘錄,老師叮囑“高考前不要吃李子、桃子”,陪考、送考的問題等等。點點滴滴,如同拿到武功秘籍,兩位家長后來全部“落實”。
從李悅超上幼兒園直到高中畢業,幾乎所有的家長會,李其龍都會去。李悅超高中在長郡就讀,班主任伍果平印象深刻,“臺下全部是娘子軍(學生母親),除了李悅超父親”。
這位父親聽得很認真,老師講的每一句話都仔細記錄下來,本子上密密麻麻,字跡工整,有時還會“圈重點”。
接下來,是最關鍵的環節——“怎么把會議精神溝通轉達給兒子呢?”
這花費了李其龍不少腦筋。“我不是那種刻板、專制的父親”,李其龍說,他對兒子的教育方式“講究平等”。
“比方說,老師說李悅超有段時間玩手機,我不能在孩子回家后就劈頭蓋臉一頓批評,”李其龍說,“我會在兒子心情好的時候說一說,那個時候他聽得進,效果也事半功倍”。
李其龍形容,家長、老師與學生,“三足鼎立”,良性互動缺一不可。所以,他也是跑教師辦公室跑得最勤的家長。伍果平說,“我們開玩笑說,李悅超爸爸在辦公室出現的幾率比任課老師還多”。
分歧有分歧,會在理性的溝通下解決
跟“嚴父慈母”的觀念不同,李悅超評價父親:溫和,理性。
李悅超初中以前在長沙并不冒尖的學校就讀,成績中等偏上。用老師的話說,李悅超不是天生“學霸”,屬于“逆襲”。
用李其龍話說:“教育是個漫長、復雜的過程。”父子倆的第一次分歧,出現在李悅超報考高中時。2009年6月,李悅超中考拿下“6A”,這樣的成績,報考長沙市任何一所高中名校都沒有問題。但在學校選擇上,李悅超卻傾向于填報離家步行不過10分鐘左右的學校,而李其龍和妻子張群則希望他去離家較遠、車程時間半小時以上的長郡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