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官網7月16日發布了人大附中早培班2022年招生簡章,該項目目前全稱為“人大附中超常兒童早期培養實驗項目”。招生簡章表示,該項目是探索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的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本項目旨在熔鑄中外教育精華、堅持綜合創新,對超常兒童早期發現、培養與評價的方法、機制及模式進行科學探索與研究。
招生簡章介紹,人大附中早培班的招生對象為:1.具有北京市戶籍的海淀區五年級學生(2021-2022學年)。2.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品德優良、智力超常,具有特殊才能和創新潛質,在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明顯超出同齡人。
在學制方面,人大附中早培班先用4年左右時間完成小學和初中義務教育階段的國家課程以及早培班特設課程,實行彈性學制,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在早培班學習期間,經學校批準,允許學生跳級或降級、轉入或轉出。符合國家政策且具有北京市高中升學資格的早培班學生,經學校綜合評價優秀的可直升人大附中高中部。
招生簡章介紹,人大附中早培班報名時間:2022年7月16日–7月18日17:00。簡章還特別提示:1.如果填報不實信息,將取消參加活動和錄取資格。2.心理學研究表明,超常兒童占整體兒童群體的比例約為1%-3%,本實驗項目針對的是這部分超常兒童,請家長慎重考慮后報名。3.在填寫報名信息時,請寫明自己孩子所具有的明顯超常兒童的特征。與同齡的孩子相比,在哪些方面具有明顯的超常之處,哪些方面具有特殊才能或創新潛質。4.填報信息時請勿提供培訓經歷以及培訓成績。
人大附中方面還將對報名對象進行篩查,篩查采用“人大附中早培班公益課”的形式。
具體來看,人大附中為了能夠讓學生熟悉篩查系統的操作,在正式篩查活動前會安排一次“全真模擬”活動,所有學生必須參加全真模擬活動,否則視為放棄參與后續活動的資格。學生在全真模擬活動中的具體表現不作為篩查的依據。在全真模擬活動結束后,將安排若干次公益課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學校將了解學生是否具有超常兒童的特質。全真模擬活動及公益課活動的具體安排將通過短信或電話通知家長,請保持手機暢通。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人大附中官網上,除了招生簡章,還有一篇2011年1月《北京晚報》刊發的報道《走近人大附中“早培班”》。文章介紹:人大附中“早培班”,是指本應上小學六年級的孩子,被人大附中提前招進中學,進行“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項目”的實驗。
上述2011年的報道開篇寫道:“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2009年10月31日,錢學森在北京逝世;2010年初,人大附中獲得上級主管部門批復,成立“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基地”,首屆初一年級“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實驗班”(簡稱“早培班”)的學生于今年9月正式入學。在基地成立之前,人大附中先后與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同研究和實施“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項目”。
報道介紹,因為這個“早培班”是從小學五年級招生,社會上有些人把它和“小升初”聯系起來。其實,“早培班”是我們國家在基礎教育領域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的一種探索,正如人大附中校長劉彭芝所說:“‘早培班’的目的,在于選拔超常兒童進行早期培養。作為國家創新人才培養項目,‘早培班’力爭把選拔的超常兒童培養成中國未來的杰出人才,它與‘小升初’無關,與中考、高考也無關。”
報道還從《北京晚報》記者的視角介紹,“早培班”的基礎課程安排的十分豐富,除了語、數、外,還有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生命教育、工程技術、藝術體育以及閱讀、校本選修等課外活動。記者特別注意到,學校專門為“早培班”開設了一門研修課,每周一個半天,或舉辦專題講座,或進行科學實驗,或走出校門到科研院所參觀學習。研修課程對不同學科有不同要求,比如,語文研修重在擴大閱讀量,生物研修重在觀察、記錄,物理研修相當于高中綜合實驗……(澎湃新聞記者 岳懷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