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之聲:校車問題政府只是疏于監管嗎?
N本網綜合
“孩子的生命安全超過一切最有價值的財富!”——這句話印在美國多地《駕駛員手冊》上,而在我國,從政府到民間,離這種認識都還有不小的距離。甘肅校車慘劇再次引爆相關話題。
建設派 公車經費節約一點點 校車問題就解決了
“建議全國和各級人民政府成立校車安全委員會,成員和具體工作由安委會落實,不占編制;將買公車經費的1/3用于買校車。最根本的原因是思想不重視,制度缺保障,責任不落實,處理不得力。”
——教育部原新聞發言人王旭明
剛才看到長春市直屬幼兒園用了美制校車。不知領導看了作何感想,從給自己孩子用美國造校車看,不能說領導沒有安全意識吧……其實我們的官員減少一輛A6L,至少就能換輛國產中巴了,而百姓的校車為什么趕不上公車的腳步呢?
——云南省教育廳廳長羅崇敏在微博上說
上世紀90年代后期,我國約有350萬輛公車,包括司勤人員在內耗用約為3000億元人民幣。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中國有19522個鎮,如每個鎮配兩輛40萬元級別校車,只需要19522×800000=156億。所以,校車這事非常好辦,不用百姓捐款,只需要我們的老爺們、祖宗們,從3000億元里扔156億元出來就足夠了。
——微博名人“作業本”
批判派
政府職能部門不能再“打醬油”
都說,一個國家對孩子的態度,也是對這個國家未來的態度,更是文明程度的標志,考驗著社會良心。在18個幼小的生命面前,我們無地自容,無顏以對。
——中國青年報17日發表評論《對不起,孩子》
超載人數如此之多,運行時間如此之長,居然沒有人查出隱患,難不成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都“打醬油”去了?
——新華社中國網事
悲觀派:“停公車,買校車”恐難落實
校車問題最后很有可能陷入像北京打工子弟學校一樣的困境;希望政府給補貼,但政府或不能或不愿,無法提供補貼;為了解決安全、質量問題,政府就禁止這些學校運營。
“停公車,買校車”一類的呼吁很好,但事實上很難執行。面對公眾的此類呼聲,政府最后有可能會做一些樣本,利用財政補貼一些校車。但政府資源有限,最后能成為樣本、試點的,往往是一些特權學校。
——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毛壽龍
版權聲明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回到頂部
電話:0595-28985153 傳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田安南路536號五樓 
CopyRight ?2020 閩南網是由福建日報社(集團)主管 版權所有 閩ICP備1020650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90010
閩南網擁有閩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閩南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