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今晚發射
核心提示: 天宮一號飛行任務昨日上午進行了第二次全區合練。這也是天宮一號發射前,按發射流程進行的最后一次綜合模擬演練,合練圓滿結束。本報記者昨日從天宮一號任務指揮部獲悉,執行天宮一號飛行任務的長二F火箭的燃料已經于昨日下午加注完畢,加注工作很完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昨日宣布,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瞄準今晚9時16分至9時31分窗口前沿發射。
昨日,運載天宮一號的長二F火箭進入待發狀態
天宮一號飛行任務昨日上午進行了第二次全區合練。這也是天宮一號發射前,按發射流程進行的最后一次綜合模擬演練,合練圓滿結束。本報記者昨日從天宮一號任務指揮部獲悉,執行天宮一號飛行任務的長二F火箭的燃料已經于昨日下午加注完畢,加注工作很完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昨日宣布,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瞄準今晚9時16分至9時31分窗口前沿發射。
昨日下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透露,載人登月暫未列入政府計劃。
關鍵詞 兩項使命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總設計師張柏楠介紹,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是我國第一個低軌道、長壽命的大型載人航天器,設計壽命為2年。整個飛行器分為兩個艙,前艙實驗艙是全密封環境,對接完成后航天員進艙進行工作、訓練,一些必要的生活活動、睡眠等也都在這里進行。后艙則是資源艙,內置動力系統、推進系統和能源。密封的實驗艙里航天員活動空間有15立方米,較之以往的神舟飛船六七立方米的小空間而言,有了很大擴展,更加適合航天員長時間居住。
“天宮一號在整個載人航天工程中主要承擔著兩項重要使命,一是突破交會對接技術和組合體控制技術,二是作為空間實驗室的雛形,驗證空間站關鍵技術,為將來空間站的建設打基礎。”張柏楠說。
據介紹,“天宮一號”作為目標飛行器,首先要配合神舟八號飛船突破交會對接技術;而一旦對接成功,神舟八號飛船停靠關機,轉由“天宮一號”控制兩個飛行器飛行,這時又要考驗其組合體控制技術。
關鍵詞 交會對接
武平介紹,空間交會對接是追蹤飛行器和目標飛行器在預定的空間軌道交會,并在結構上連成一體的過程。交會對接技術與載人天地往返技術、航天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是載人航天發展的三項基本技術。
武平說,與美、俄早期交會對接試驗相比,中國專門研制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技術、經濟等方面更具優勢:一是目標飛行器可支持多次交會對接,減少發射次數。二是目標飛行器按我國后續的空間實驗室要求設計,可在完成交會對接任務的同時,驗證空間站部分關鍵技術。三是還可同時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關鍵詞 四大難點
武平說,與載人航天工程前期任務相比,首次交會對接任務具有4個方面的難點:
一是技術要求高。發射神舟飛船的運載火箭入軌精度指標比工程前期有大幅提高;載人飛行器在軌壽命要求大幅提高。
二是新技術采用多。突破了運載火箭高精度迭代制導技術、組合體控制和管理等技術。
三是驗證難度大。盡管做了大量地面仿真和驗證試驗,但由于受地面環境和試驗條件限制,部分新研設備在空間環境下的功能、性能指標無法得到全面真實驗證,尚需通過飛行試驗考核。
四是組織實施更為復雜。這次任務持續時間長、發射次數多,整體性、時效性和關聯性強,交會對接過程關鍵事件多、決策點多,對任務組織指揮、各系統協同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焦點載人登月暫無計劃
發布會上,武平透露,中國已經開展了載人登月的有關概念研究和綜合論證工作,但尚未列入政府計劃,也沒有具體時間表。
武平說,按照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在今年完成首次交會對接任務后,后續任務規劃是:第一,2012年底前,完成無人和載人空間交會對接試驗,突破和掌握飛行器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第二,2016年前,研制并發射空間實驗室,突破和掌握空間站關鍵技術,開展一定規模的空間應用。第三,2020年前后,研制并發射核心艙和實驗艙,在軌組裝成本體質量60噸級載人空間站,突破和掌握載人空間站建造和運營技術、長期載人飛行技術,并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應用。
N新華社 本網記者 謝秋蓮
版權聲明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回到頂部
電話:0595-28985153 傳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田安南路536號五樓 
CopyRight ?2020 閩南網是由福建日報社(集團)主管 版權所有 閩ICP備1020650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90010
閩南網擁有閩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閩南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