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下午四時許,老人們在社區舞蹈室跳舞
閩南網11月20日訊 未來的源淮社區會是什么模樣?社區書記洪淑敏想了一會兒,總結出一大串關鍵詞來:居家養老、美麗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便民服務體系、發展經濟、生活質量……
洪書記到源淮社區已經10年整,對于源淮的明天,她胸有成竹。
在她構想的藍圖里,源淮社區很多方面都已初具雛形。源淮社區轄區內共有21個小區,環境舒適宜人;社區居家養老工作步入正軌,文化娛樂、家政服務、法律援助等一體化……
社區未來的路怎么走,大體上朝兩個方向:一是進一步完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再是打造有源淮特色的美麗社區。
志愿服務搭線居家養老,打造社區特色
源淮社區常住人口10560人,60歲以上的老人有1115人,占總人口的10.5%,這也決定了社區將居家養老列為重點民生工程來建設。
往社區大街小巷走一走,你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社區的努力。辦公樓的1~3樓都有老年人活動的場所,愛心超市、棋藝室、健身舞室、日間照料室、圖書閱覽室和老年學校,讓人不得不感慨,在服務老人方面,社區真是做得有聲有色。洪書記說,社區通過多方籌集資金、整合了社區資源,在有限的社區活動場所中,專門騰出了空間設置這一系列的居家養老活動室。
社區老年學校的老翁說,他們現在有9個教學班,老人們可以學習音樂、舞蹈、戲劇等,課程很豐富。另外,社區退休的老教師很多,是社區珍貴的資源,今后可以好好加以利用。
“未來,我們會繼續從老人們的興趣愛好出發,往高層次、高規格發展。”老翁說,以后啊,老人們想學英語、學電腦、學書法,都能在社區的老年學校得到滿足。
隨著社區老年人口越來越多,洪書記還設想著繼續完善和豐富居家養老服務,增加一些服務網點,同時將志愿服務和居家養老聯系起來,最大限度地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力爭打造居家養老服務品牌。
動員社區居民,共同建設“四美”社區
走在源淮社區,沿途能看見不少環境幽雅的小區,綠化和基礎設施都讓人眼前一亮。當然也有一些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較陳舊,如毅達新村和云谷小區。洪書記說,建設美麗社區,就要從這些老舊小區的改造開始著手。
毅達新村于1998年建成,如今既無物業管理,又沒有成立業主委員會。今年,社區打算接手管理,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基礎設施的改造。“排污管道很多都堵了,我們要請人過去疏通;綠化很多缺失了,我們會盡快補種;小區停車很亂,按規范施劃停車位乃是當務之急。”洪書記介紹,社區還將請專人負責該小區的保潔、保衛、綠化、水電等,盡最大努力,讓毅達新村朝著“靚麗”變身。
而1997年建成的云谷小區同樣也在老舊小區范疇里。這里住戶1141戶,有3000多人,人口很集中。對云谷小區,洪書記的打算是,先從小區的環境開始,美化景觀布置,完善健身器材等基礎設施,增加小區的綠化等。
當然,要建設美麗社區,全體社區居民的共同努力和維護也是必不可少的。社區計劃為小區里一些特殊綠化樹種掛標志牌,在綠地設置愛綠護綠溫馨提示牌,向居民發放印環保內容的布袋、倡議書和宣傳畫,還將組建環保小衛士、紅領巾小分隊、巾幗小分隊和夕陽紅小分隊等綠色志愿者隊伍,以各種親民舉動發動居民共同參與到美麗社區的建設中,
“我們的目標是,社區秀美、環境優美、生活甜美、社會和美。”洪書記堅信,做好這四點,離美麗社區的目標就不遠了。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