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 玉石的種類非常多,有白玉、黃玉、碧玉、翡翠等。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一塊好的玉石,如果未經人工雕琢,它內在的價值會一直埋藏著。正如唐太宗所說:“玉雖有美質,在于石間,不經良工雕琢,與瓦礫無別。”
在行家的股掌之間,玉石被雕琢成各種各樣的美麗珠寶。以最受泉州人歡迎的翡翠玉石來說,其雕刻的題材可謂豐富多樣,最常見的有佛公、觀音,辟邪的鐘馗,求財的貔貅……而隨著市場的變化,年輕人對新奇事物的追求,小部分個性題材也出現在泉州市場中,你有沒有見過,一個小掛件一面雕著佛公,一面卻是一顆怪異的骷髏頭?
玉雕的品種很多,有人物、器具、鳥獸、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別針、戒指、印章、飾物等小件作品。就飾品來說,在中國古代,玉是君子風范的象征;在現代,人們也是極喜愛佩戴寓意吉祥的玉飾品。
據業內人士劉作嵐介紹,玉雕主要有幾種形式,一種是平面的雕刻,叫做薄意。薄意即雕刻層薄,因富有中國畫的畫意而得名。采用薄意雕技法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節約材料、保護玉石的完整性與價值,一般針對高檔玉石。第二種是浮雕,浮雕與薄意雕的區別在于雕刻層的厚薄上有質的不同,浮雕是立體的雕刻。還有一種是鏤空雕刻。運用這些雕刻方法,玉石被雕刻成各種題材的珠寶。
“翡翠玉雕很重視發揮玉質自然美的特點,比如俏色利用,使色彩和物像巧妙結合。比如,一塊翡翠飾品雕刻了荷葉和魚兒,其中,荷葉就取了翡翠的綠,而魚兒則取了那抹翡色。”泉州中山路某珠寶店陳祥鏗介紹,由于翡翠原料的日益減少,玉質差的翡翠慢慢地增多起來,所以,一些工藝師會用繁縟的工藝加以掩飾,而突出其工藝之美。而好的石料則較少雕刻,多取形,作光身處理。
記者走訪發現,泉州市區的翡翠飾品題材,最常見的是佛公、觀音、四季豆、平安扣、貔貅等題材。翡翠佛像雕件有彌勒佛、觀音菩薩、如來佛等,其中,彌勒佛、觀世音是中國人最喜愛佩戴的佛,人們認為這兩種翡翠佛雕件能給佩戴的人帶來福順、安寧,消災避難。各種各樣的佛公飾品出現在珠寶店內,或坐或臥,形態各異;有整尊的佛像,也有單個佛頭。
一直到現在,在購買這些佛雕件飾品的時候,很多人遵從“男戴觀音女戴佛”的原則,而關于這樣的說法也是各式各樣。但據了解,在所有的佛教經典中,沒有任何一篇佛經講過男人信觀音、女人信佛的規定。所以,喜愛翡翠雕件的人們,不需要如此多的顧慮,男女都可以戴佛和戴觀音。
“目前,泉州的市場還是頗為傳統的,可能等市場成熟了,年輕人更能接受一些與眾不同的題材。”業內人士介紹,除了這些傳統的題材外,市場上還出現了少量比較有趣的雕刻題材,比如一個翡翠掛件,一面雕著佛公,一面卻是一顆怪異的骷髏頭。這個掛件,恐怕很多人都接受不了。(本網記者 劉薇)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