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在安徽省懷寧縣一家酒店見到了一塊“外引內聯企業合法權益保護牌”,牌子上“未經縣委、縣政府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擅自對企業進行檢查、收費”的字樣甚是刺眼,“保護牌”落款是懷寧縣委和縣政府。
縣委、縣政府為何要給企業掛上“保護牌”?本應依法進行的檢查、收費,為何還要縣委、縣政府授權?懷寧縣招商局局長高紹文告訴記者,為了促進地方招商引資,懷寧縣從2007年開始確實給一些企業發放了“保護牌”。
高紹文表示,近年來懷寧經濟發展環境越來越好,行政環境也進一步優化,縣委、縣政府于今年1月15日下文取消了“保護牌”,可能還沒有及時告知,所以個別企業仍然懸掛,相關部門將盡快收回“保護牌”。
“縣委、縣政府發放‘保護牌’是為了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而法律規定的相關檢查和收費則不在約束范圍內。”高紹文坦言,在招商引資初期,確實存在相關部門找企業拉贊助、個別社會人員吃拿卡要等不利于企業發展的現象,發放“保護牌”對打造良好的招商環境,確實起到了作用。
目前,雖然“保護牌”政策已經取消,但因為有的企業仍然掛牌,所以質疑依然存在。
碰撞
政府不應該搞特殊
招商引資企業的合法權益用“保護牌”保護,其他企業就可以隨便去檢查收費?它們的權益誰來保障?政府不應該在搞特殊上花心思,而應該下力氣打擊擾亂企業正常生產的各種行為。
安徽懷寧縣私營企業主李偉
依法辦事何需“保護”
政府、企業都能依法辦事,要“保護牌”何用?難道企業高掛“保護牌”,地方政府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如果政府職能不轉變,投資環境不改變,“保護牌”發得越多,經濟秩序越差。
安徽合肥市公務員穆南
企業更需用法律維權
發放“保護牌”的行政行為,容易導致不公平競爭。建議地方政府多出臺保護外來投資商合法權益的政策,明確規定禁止亂檢查、亂收費的行為和應該保護的內容,用制度和法律來為企業維權。
安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公共管理系主任周仁標
要考慮當時實際情況
當年發放“保護牌”,縣里的初衷應該是促進招商引資,因為那時各種名目的檢查、收費、攤派等等在許多地方比較常見,有了“保護牌”,企業能少受些干擾。現在軟環境變好了,縣里取消了這項政策,也是自然的。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