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 自6月4日渤海蓬萊19-3油田發生溢油事件以來,作為責任方的康菲公司,其誠信問題和堵漏措施一直廣受社會各界質疑。再度飆升的溢油量、一拖再拖的堵漏措施、一改再改的新聞發布時間,頂著全球著名國際一體化能源公司光環的康菲公司,以其種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屢屢漠視和侵害著公眾利益。
臨時措施終究掩蓋不住新溢油點
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安全健康環保部總經理許先宏此前表示,溢油事件發生后,康菲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啟動應急措施對油進行回收、檢查所有設施分析滲油來源、向政府有關部門匯報、組織專家對滲油地點進行分析等。
據康菲公司介紹,公司目前采取的措施包括900名工作人員參與溢油處理工作、動用33艘船只、部署3000米吸油欄、機動車沿海岸巡查48645公里和人工步行沿海岸巡查3289公里等。
7月13日,國家海洋局指出,康菲公司采取的溢油處置措施大多是臨時性的、補救性的,并作出了停止蓬萊19-3油田B、C平臺作業的處罰決定。7月28日,國家海洋局發布消息稱,B、C平臺仍有溢油出現。
此后,雖然康菲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仍見效甚微。
出現事故后拖拖拉拉、應付了事
溢油事件發生之后,由于波及范圍廣、影響面寬,事件廣受社會各界關注。
然而,事件發生后一個月公眾才知情,在隨后國家海洋局多次提出措辭嚴厲的批評和整改措施的情況下,康菲公司溢油回收及補救方面依然步履蹣跚,其行為讓人大跌眼鏡。
記者在康菲石油公司網站上看到,康菲公司的目標是安全環保地作業,使無論任何一方包括公司的員工、承包商、客戶、鄰居或社區的利益,都不會受到損害。
然而,出現事故后拖拖拉拉、應付了事、對公眾利益置若罔聞,絲毫看不到康菲公司所許諾的社會責任。
事件發生后,康菲公司僅于7月6日召開過一次新聞發布會來說明情況,原定8月11日進行的媒體溝通會臨時被改到8月12日,12日又臨時宣布取消。如此輕率和兒戲,面對媒體和公眾的質疑,康菲公司何去何從?(N新華社)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