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第三次深潛又刷新紀錄,昨天上午9時07分,“蛟龍”號抵達5188米海底。至此,“蛟龍”號的5000米海試已完成預定四次下潛中的三次,從7月21日至今,下潛最大深度分別為:4027米、5057米和5188米。潛水器在每個深度階段工作都很正常,潛航員的狀態也一直不錯。“蛟龍”號的海試成功將為明年沖擊世界紀錄的7000米海試奠定基礎。
現場 大雨擋不住“蛟龍”探險
據海試現場總指揮劉峰介紹,北京時間28日凌晨2時30分,潛航員正式入艙,各部門準備就緒,總指揮發布下潛指令,第三次下潛試驗任務正式開始。5時30分,潛水器順利下潛至作業區域,坐底后進行了210分鐘的深海科學考察作業,作業內容包括海底照相、攝像、地形地貌測量及海底取樣。9時07分,潛水器順利下潛至5188米水深,9時12分潛水器完成海底作業開始上浮,12時15分收至甲板,此次下潛試驗歷時9個多小時,整個過程中潛水器各項儀器指標及通訊正常。
“今天這片海域的海浪不大,浪高在2米左右。但是天空下起了瓢潑大雨,甲板上人員都是在渾身濕透的情況下堅持工作。”劉峰笑著說,“不過,對于習慣了在惡劣海況下作業的海試隊員們來說,這已經是一個很好的天氣了。”
“向陽紅09”母船懷抱的“蛟龍”號靜靜地躺在甲板支架上,由于剛剛經歷了5000多米深海底巨大的水壓,潛水器表面的油漆有些許脫落。
目標 明年沖刺7000米深海
“蛟龍”號在海底巡航期間多次“坐”在海底,開展高清晰攝像機攝影攝像、海底微地形地貌測量、多金屬結核勘探、機械手海底作業等。繼第三次下潛海試順利完成后,海試現場指揮部將會根據海況條件繼續擇機安排下潛作業試驗,試驗任務是進一步檢驗潛水器在大深度條件下的作業性能及穩定性。
據悉,在中國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國、日本、法國和俄羅斯擁有深海載人潛水器。這四個國家的載人潛水器最大工作深度均未超過6500米,經常下潛深度在5000米以內。
此次海試成功后,中國專家已經把目光聚焦在打破世界紀錄上。中國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王飛說:“‘蛟龍’號海試的成功將為明年沖擊世界紀錄的7000米海試奠定基礎。”
揭秘 拋棄載壓實現上浮
深海潛水器和潛艇的下潛方法相同,都是向空氣艙中注入海水,但上浮的方法則不同。潛艇上浮時,會使用壓縮空氣把空氣艙中的海水逼出去。而深海潛水器由于下潛深、環境壓力大,壓縮空氣不足以逼出空氣艙中的海水。水下5000米的壓力相當于500個大氣壓,也就是相當于在1平方米的面積壓上5000噸重量。
深海潛水器采用拋棄壓載鐵的辦法實現上浮。值得注意的是,深海潛水器一般是通過電磁鐵控制壓載鐵,所以萬一深海潛水器失去動力,電磁鐵失效,壓載鐵會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動脫離潛水器,使潛水器上浮。
“蛟龍”號在安全方面的設計不僅包括扔掉所攜帶的壓載鐵,還包括拋棄蓄電池箱和采樣籃等重物,如被海草纏住就可以“壯士斷腕”拋棄機械手,報警系統還可以發射浮標到海面,尋求母船救援。(N新華 綜合)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