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湖北、江西、重慶等地的工業園區先后被曝存在違規占用耕地的問題。有部分工業園區的企業超標獲得土地后,卻“圈而不用”,導致土地荒廢。
違規占耕地 圈而不用
據《新京報》7月21日報道,近日,河北省邢臺市新河縣國土局的相關報告顯示,自2010年以來,該縣工業園區內有31宗違法違規用地,面積有3166多畝。
據悉,新河縣為省級貧困縣,經濟連年位列河北省內倒數第一。從2010年開始,河北省政府大力推進工業聚集區建設,邢臺市又將聚集區與政績考核掛鉤。在此背景下,新河縣規劃出一個超大工業區,希望借此在經濟上“翻身”,該工業區面積達20平方公里,相當于三四個老城區。
同時新河縣還規定任務單位一把手離崗招商,完不成任務,就地免職。為快速招商,一些企業被獲準以零地價獲得土地,并圈而不用。工業區許多企業只蓋少數廠房,大量土地長滿荒草。
以一家名為建達潤升的企業為例,相關報告顯示,這家企業在違法占地企業中,位列第二。該企業只有70畝用地指標,但目前在新河縣工業園區占地330畝。
新河縣還規定,若要對工業園區企業處罰,需經“縣優化環境協調指揮中心”批準。目前新河縣國土局已兩次提請查處違法企業,但至今未得到管委會批復。
閑置鋪張的工業園區
無獨有偶,援引《經濟參考報》同日報道,湖北襄陽襄州區雙溝工業園也被曝出存在違法占用耕地事件。更為離奇的是,由于被要求復耕,該工業區在建好的水泥路上填土種菜,以敷衍檢查。
據悉,2010年,襄陽市是全國違法用地較為嚴重地區,是政府主要負責人被國土部約談的全國5個市(州)之一。2011年上半年,國土部開展土地衛片執法檢查“春雷行動”,重點拆除復耕違法和違規用地。為此,襄陽市也開展了為期100天的“春雷行動”,集中對2010年度的土地違法問題進行查處整改,雙溝工業園是對象之一。
再回溯到2011年2月,半月談網的一篇報道也是提及,在重慶、江西等地的工業園區均發生圈用大面積耕地后,長期閑置導致土地荒廢的問題:
重慶東南某縣由于地處偏遠,難以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園區招商引資并不理想,2008年就開征的近300畝土地圈而未用、批而未建,至今仍然荒廢;江西小藍經濟開發區于2010年底收回閑置用地550多畝。清理前,在該開發區落戶的企業中不少土地閑置,有嚴重違約,具備條件未開工的項目;有土地閑置面積較大或雖有少量建設但未投產的項目;有私自轉讓土地、股權套現的項目;有長期停產、停建,長期建設未投產的項目。
“GDP”指揮棒下無法抵擋的用地沖動
針對工業園違法占地事件,援引《經濟參考報》另一則報道,湖北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匡緒輝認為,這凸顯了當前我國耕地“紅線”保衛戰面臨的嚴峻形勢和緊迫性。
他指出,當前,地方政府之所以敢屢屢突破耕地“紅線”,關鍵是干部考核的“指揮棒”在起作用。當前,以GDP增長為目標的干部考核機制影響并沒有完全消除,仍然在發揮作用,一些地方為追求經濟發展,追求政績,無法抵擋投資饑渴帶來的用地沖動,不惜采取種種手段打“擦邊球”,在耕地“紅線”的邊緣游走,千方百計逃避土地部門的監管,這不僅侵害了農民的利益,而且妨礙了地方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
我國人多地少,截至2010年底,耕地總數不足18.26億畝,已接近18億畝的紅線。如此“鋪張浪費”,還有多少土地經得住折騰?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