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三公”經費實際支出489.18萬元,今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數則只公布了因公出國(境)經費一項,總計為162.62萬元——7月6日下午,中國工程院發布了去年“三公”經費決算數據和今年三公經費預算情況,成為繼科技部之后又一個響應國務院號召曬“三公”經費賬本的中央部門。其所公布的去年“三公”經費實際支出數據,則是中央部門第一份曝光的“三公”經費決算數據。
政府“三公”經費的支出情況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但六月底大限已過,中央多數部門的“三公”預決算公開狀況卻不盡如人意。
“今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查批準中央決算草案后,98個中央部門要公開部門決算。要公開出國(境)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三公’經費和行政經費支出情況。中央各部門要公開本部門2010年度‘三公’經費決算數和2011年‘三公’經費預算情況。”今年5月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對財政預算公開工作有如上明確說明。
6月27日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做2010年中央決算報告時再次強調,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后,中央各部門2010年度“三公”經費決算數和2011年“三公”經費預算,由本部門向社會公開。
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關于批準2010年中央決算的決議后,財政部匯總公布了2010年中央行政單位、事業單位和其他單位的“三公”經費支出。但是直至6月底2010年中央決算匯編完成,在中央部門中,除科技部率先于4月份公開了今年的“三公”經費核定預算外,其他部門并未如期跟進。
“三公”經費作為公務性消費支出的一部分,是政府預決算信息披露的重點項目,對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保障公眾知情權和監督權意義重大,然而,中央部門的預決算公布速度和公布內容并不盡如人意。
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教授認為,“三公”經費是財政預算公開中老百姓最關心的內容,確保“三公”經費的預算公開不流于形式,很重要一點是要有制度保障。我國的預算法還沒有涉及“三公”的內容,所以應該加快推進預算法的修定。
劉劍文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時建議,將“三公”經費的預算公開上升到法律層面,在修定預算法時增加相應條款,不公開“三公”的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另外,公開內容需要進一步細化,增加一些相關說明,這也是今后的推進方向。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