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中科院的科研人員在豚類保護區監測江豚的生活狀況
人們形象地將江豚分泌的一滴黏液比喻為它哭泣的眼淚,一點也沒有錯。這滴淚是呼喚人類和社會各界都要保護江豚,保護自然界的野生動植物?!?/P>
——中科院豚類研究專家王丁
N據新華社電
近日,一幅題為“哭泣的江豚”的照片在互聯網上廣為流傳。這是中科院科研人員在湖北石首天鵝洲長江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檢測時,拍下的長江江豚眼睛里流出的一滴透明液體。人們驚呼:江豚哭了!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豚類研究專家王丁研究員說,照片里的江豚流的不是眼淚,而是身體受到刺激后分泌的一種透明黏液。今年以來,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持續干旱,這不僅影響了流域內工農業生產和人們的生活,也使生活在這里、種群數量比大熊貓還少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長江江豚面臨嚴峻的生存考驗。
江豚保護區水位下降
江豚活動的最低水深需要3米,符合條件的水域越來越少
江豚是不是在哭泣,我們或許無法獲知。但是,持續的干旱,使這個本來就瀕危的珍稀動物面臨生存危機,它們有理由哭泣。
在湖北石首天鵝洲長江豚類保護區,持續的干旱已使這里水位下降到27.38米。保護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樣的水位相對于往年來說,下降了4米,整個保護區由以前的3萬畝水面下降到了目前的1萬多畝,本來21公里長的故道,現在有水 江段不到10公的里。天鵝洲長江豚類保護區位于天鵝洲長江故道,目前這里有30多頭江豚,研究人員憂慮,水位如果繼續下降,長江江豚將沒法生存。
王丁說,鄱陽湖是長江江豚一個主要棲息區,2006年那里大概有450頭江豚,將近占到總數的1/4。今年的干旱讓鄱陽湖面積縮小到了正常年份的1/10,對長江江豚的生存帶來前所未有的威脅?!敖嗷顒拥淖畹退钚枰?米,符合條件的水域越來越少,它們只能涌向航運繁忙的主航道,而那里等待它們的將是鋒利無情的螺旋槳?!蓖醵⌒奶鄣卣f。
20年數量銳減大半
江豚也許是目前長江里唯一的淡水哺乳動物,分布于長江中下游
江豚,俗名江豬,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家住長江邊的居民大多有著這樣的記憶:全身鉛灰色或灰白色、頭部鈍圓、體形流暢的江豬在江水中翻騰、跳躍。然而,記憶中的鏡頭正漸漸變得模糊,人們越來越難以看到這個“水中精靈”的身影。
長江干流曾是豚類最理想的棲息環境,白鰭豚和長江江豚都是生活在長江里的珍稀動物。但隨著人類活動的擴展,長江豚類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2002年7月,在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白鰭豚館生活了近23年的白鰭豚“淇淇”離世,從此科學家再沒有發現白鰭豚的蹤影,他們懷疑這一珍稀的物種已經在地球上消失。
江豚也許是目前長江里唯一的淡水哺乳動物,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陽湖等區域,近20年來種群量快速衰減。資料顯示,1991年長江江豚數量是2700多頭;2006年,國際聯合科學考察組經一個多月調查發現,江豚數量已不足1800頭;現在,它們的數量可能僅為1000余頭。
專家認為,非法和過度捕撈、水體污染、航運開發、航道整治等,是造成長江流域珍稀、特有水生生物瀕臨滅絕的重要原因。為了保護長江珍稀水生動物資源,避免江豚成為“第二個白鰭豚”。
研究人員還一直致力于江豚的遷地保護、人工飼養、人工繁殖等研究。上世紀90年代初,研究人員在天鵝洲保護區內投養了5頭江豚,進行遷地保護,目前已形成一個有30多頭的種群。1996年,中科院水生所人工飼養長江江豚,到現在已經養了15年了,2005年第一條江豚人工繁殖成功。
王丁說,這一系列行動,讓長江水生動植物物種生存環境也有所改善,為長江江豚保護奠定了基礎。
干旱、濫捕雙重夾擊
極端氣候頻發,加上濫捕,長江江豚生存面臨更大挑戰
目前,長江江豚數量正以每年6.4%的速率下降,相對5年前每年7.3%的下降速率已有所放緩。但是,整體生存狀態仍然堪憂。王丁說,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各種極端天氣的發生頻率越來越高,會給長江江豚的生存帶來嚴峻的考驗。
在天鵝洲長江豚類保護區附近,附近的農民到長江故道取水,80厘米直徑的抽水機從天鵝洲保護區不斷抽水抗旱。王丁說,盡管當地政府已經下令立即停止取水,但是沒有水將面臨糧食絕收,因此取水一直在進行。
為了緩解低水位所造成的影響,保護區工作人員已經向上級部門申請,一方面希望周邊鄉鎮停止在保護區內開渠抽水的行為,另一方面,希望政府加大投入,組織機械從長江引水補充到故道,以增加故道里的蓄水量。
到6月底,今年為期三個月的禁漁將要到期,到時候捕魚的強度將非常大,王丁現在最為擔心的是,在干旱與濫捕的雙重夾擊下,長江江豚的生存會面臨更大挑戰。他說,今后的10年時間是長江江豚保護的最關鍵時期,如果沒有實質性進展,那么長江江豚就會真的成為第二個白鰭豚,徹底喪失保護的機會。
□相關鏈接
中國拉響干旱黃色預警
南方五省三千余萬人受災;三峽水庫調節庫容僅余20%
N中新
本報訊 中國南方多省市持續干旱,昨日中國拉響國家級干旱預警。中央氣象臺預計,5月底前,長江中下游氣象干旱區主要為晴或多云天氣,雨水仍較少,氣象干旱將持續或發展。
中央氣象臺、國家氣候中心27日聯合發布干旱黃色預警。根據5月27日監測,湖北北部和東部、湖南北部、安徽中南部、江西北部、江蘇南部、浙江東北部、上海等地存在重度氣象干旱。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三天,長江中下游沿江各省市仍無有效降水,氣象干旱將持續發展。
記者27日從民政部救災司獲悉,據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5省民政廳報告,截至5月27日,共有3483.3萬人遭受旱災,423.6萬人發生飲水困難,506.5萬人需救助;飲水困難大小牲畜107萬頭(只);農作物受災面積3705.1千公頃,,其中絕收面積166.8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49.4億元。其中,湖北、湖南兩省受災較為嚴重。
另據三峽樞紐建設運行管理局有關人士前天介紹,目前三峽水庫水位已降至152米附近,水庫調節庫容已消耗了約4/5,剩余的1/5庫容也即將在6月10日前消耗完畢。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